合肥经开区:本土学校“内提”强筋健骨
来源: 安徽日报党媒云 2021-11-07 11:47:07 责编: 王素英

如果说,“外引”是合肥经开区教育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本土老校的自我提升,则是该区现阶段能够快速发展的基石。1997年,合肥经开区开始接管教育,一个个本土老校,经过24年改革岁月的洗礼,在该区持续不断加大的投入下,在先进办学理念的引导下,各具特色,焕发出勃勃生机,与“外引”共同开创出经开教育如今的“多元创新”格局。

做最好的自己

坐在合肥市翠微路边的合肥六十八中校长办公室内,葛守稳望着窗外街道,感慨教育发展速度之快:“20年前,我们是什么条件,再看看现在”。作为合肥市朝霞学校的创始校长,六十八中现任校长,葛守稳一路见证了经开区教育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历程。他回忆,2004年,接管教育7年后,为满足辖区居民孩子教育需求,在合肥市翠微路与松林路交口,合肥经开区投入大手笔资金建设了高标准的六十八中,将朝霞学校初中部迁至这里。

“我们就是要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兴趣为引导,会学并学好。”葛守稳说。“适性化育,多彩人生”是学校的办学理念。17年间,六十八中作为合肥经开区本土中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先后荣获合肥市“平安校园”、合肥市“特色初中”、合肥市“百姓身边的好学校”、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等省市诸多殊荣。同时,作为一所地方中学,六十八中承担了教育部多个课题项目的研究,成为合肥市具有鲜明特色和教研实力的学校。

葛守稳说,获得高速发展,六十八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原有办学基础上,首先进行“重构与规范”。六十八中经过多轮头脑风暴与合作研讨,扭转曾经过度依赖优秀生源取得较好教学成绩的思想观念,建立面向学区内适龄少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助力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办学新定位。

第二阶段,六十八中的重点是“聚焦与教研”。葛守稳说,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颁布,标志中国教育进入核心素养时代。六十八中聚焦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开展深度学习和深度教学研究,成功申报立项多个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并全部顺利结题。课题研究转变了教师教学观念,极大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全校学生也在深度学习中转变了学习方式。

第三阶段,六十八中的主题是“聚能与创新”。葛守稳介绍,近三年来,六十八中围绕“如何实现更高品质办学”的核心思考进行自我提升。学校开设的“六八讲坛”成为教师、家长智慧传递、分享经验、尽展风采的大舞台。校内的“名班主任工作室”成为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孵化器。“智慧平安校园”项目,为校园安全建立了智慧保障机制,得到合肥市公安局、教育局、政法委和安徽省公安厅、以及公安部的高度评价;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中科院心理健康研究所专家的充分认可。

葛守稳说,在国家目前“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的教育新背景下,六十八中创造性开展工作,“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作业量,“加”教师的无偿辅导、延时服务、创新作业设计、家校密切合作、学生的睡眠时间和校内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一系列举措得到家长的支持和拥护。 

近50年老校焕发新活力

每年开学季,合肥有一所学校的入学通知书别具特色:宣纸做底,衬以莲花形象,配上毛笔字书写的小楷以及印章,透着书香的卷轴,成为网红入学通知书。这所学校,就是位于经开区的合肥市莲花小学。

“我们希望通过小小的入学通知书,向孩子及家长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让孩子拿到入学通知书那一刻起,对学校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深的认同感并引以为豪。”莲花小学校长姚赛明月说,传统文化,正是莲花小学立身之本,教育之根。

走进莲花小学的校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代谦谦君子的“莲花”图案随处可见。

“我们刚刚举行了新校启用20年的庆典。”姚赛明月介绍。实际上,莲花小学的历史可追溯至1972年。莲花小学前身为肥西县二十埠窑厂小学,1994年更名为肥西县莲花小学,1997年区划调整,学校划归开发区管理,再次更名为合肥市莲花小学。2001年9月学校迁至合肥市耕云路263号。2014年9月,学校位于紫蓬路的新年校区建成并正式开始招生。两校区现有7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682人,教师195人,教师平均年龄33岁。

“立君子之志,明君子之识,导君子之行,树君子之格”,是莲花小学的办学理念,而“君子”精神的核心,来源于传统文化的“莲花”,姚赛明月说,这是学校的“魂”。“少年君子”是莲花小学教育学生成才的总体目标。

从新校启用十件大事中,不难看出20年的强校之路、特色之路。“德育领航”被列为“新校启用”之后的第二件大事,“君子以德为本”姚赛明月说,这是源自“莲”这一传统君子文化内核的教育理念。莲花小学的校庆宣传册中,“文化领航”是第一重点部分,以莲文化和君子教育为核心,是学校的价值导向。

莲花小学核心教育理念的第二部分是“五育并举”。姚赛明月介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每个孩子都需要的。每月,学校都有德育主题,比如9月主题就是“课间降噪”,每个班级门前都贴上“莲娃娃30条”,里面列举了很多待人处事的君子准则,让孩子们在日常点滴中就可以去学习和践行,从一言一行中去规范。“五育并举”还贯穿于莲花小学的学科教学、体育强校、美育工作、劳动教育等方面。

不仅对内提升自我内功,莲花小学还与合肥示范学院、合肥学院等高校,以及清华附中合肥学校、合肥市稻香村小学、七里塘小学等学校合作,进行学科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交流,借助外部视角来审视莲花小学自身的发展。“合作高校对我们学校的评价是特别有活力”,姚赛明月说,这也是整个合肥经开区教育近年来呈现出的特点,在整个合肥市的学校中,经开区的学校是最有活力的地方。

心中有光,持续生长

在合肥经开区的学校中,朝霞小学是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学校。

副校长(主持工作)杨波介绍,朝霞小学由合肥原育红小学与曙光小学合并而成。该小学首次建成于2000年8月,名为合肥市朝霞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当时占地面积27亩,配置班额18个。随着生源不断涌入,学校办学规模快速扩大,于2004年将中小学部进行分离(中学部搬迁至芙蓉社区,成立了合肥市第六十八中学),小学部留在原址办学,更名为合肥市朝霞小学。2016年,合肥经开区对朝霞小学启动了二次新(扩)建,于2019年3月完工。新校目前占地35亩,可容纳48个班。

“心中有光,持续生长”是朝霞小学的育人目标。杨波说,学校长期致力以丰富的课程、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茁壮成长。近年来,朝霞小学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全国资源节约型绿色校园”“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教育基地”等50多项荣誉称号。

今年,朝霞小学在多年办学的实践中提炼出校园文化的整体框架,以“从朝霞启航”作为办学口号,以“蒙以养正,启智润心”为办学理念。在全面育人的前提下,朝霞小学的环保教育、书法、激光枪射击、女子排球等在近百个校本课程中逐步脱颖而出,不断彰显学校特色。6月,合肥市射击协会青少年训练基地在该校揭牌;9月,开发区岳世清书法名师工作室在该校成立。

杨波说,国家“双减”和“五项管理”政策,给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朝霞小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专题研究,将政策落地之初的“严格规范”不断推向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有效”,不断形成家校合力,引导家长切实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科学选择学科培训项目和上课时间,保证孩子睡眠时间等。

另一方面,朝霞小学持续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目前,该校有专任教师108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5人,市区级骨干教师近30人,多位教师在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过一等奖,教师年龄结构和专业层次合理,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摸索出“1236”模式———1是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培养朝霞良师;2是重点抓好修养师德、锤炼师能两大领域;3是关注成长“站稳讲台、走向成熟、突破瓶颈”三个阶段;6是有效落实科研引领、名师带动、培训补短、课堂历练、比赛提升、阅读养心六大途径。

近两年来,学校已有五项市级课题结题,其中一项获得优秀,并在合肥市教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目前在研省市区课题各一项;十余位教师在各类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教师在区级以上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奖近200人次,辅导学生在区级以上活动中获奖400余人次。

杨波介绍,目前朝霞小学已形成以“首席班主任”和“首席教师”等首席制管理下的工作坊和以“七彩”为核心的社团课程,把德育和教学的课程融合重构,形成具有朝霞特色的“启航课程”。学校还是安徽省智慧学校实验校,学校在“智能考勤、学生安全、互动教学、校园文化、班级空间”等场景都实现了日常运用。“十四五”期间,学校将集中力量攻克“多元评价和资源协作”两个方面,打通孩子、家长、教师和学校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多方的畅联和共享。(郜征 杨小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