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治理是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既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基层治理的难点。近年来,蜀山区笔架山街道天鹅湖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做到“三个转变”打造“党建+物业”的红色样板,把党建工作触角延伸到居民小区,构建起以居民区党组织为核心、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党建领航·红色物业”新格局。
完善组织体系,变“难点”为“亮点”
天鹅湖社区积极健全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示范户三级组织架构。以退伍军人党员为班底,挖掘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口碑好的居民党员,不断建强小区支部队伍,以“书记工作室”为平台,一手抓小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六有”标准,建成高标准“红色物业”阵地;一手抓党建共建资源下沉,把驻区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等分散资源整合调动起来,切实解决居民诉求。
通过支部党员带头,多方参与协同,一方面抓小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另一方面,纵向以小区党组织为主渠道,统筹把各类为民服务政策、项目、资金等“捆绑打包”到小区;横向以小区党支部为纽带,把驻区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等分散资源整合调动起来,共同做好为群众服务工作。
推动双向交叉,变“朋友”为“家人”
天鹅湖社区发挥社区党组织在业委会筹备、换届时提前介入、靠前把关作用,全程参与,制定公告业委会委员“五不能”“六不宜”清单,坚决把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拒之门外,推荐发动社区“两委”成员进入业委会、党小组长和楼栋长担任业主代表,选聘业委会主任、物业负责人担任社区“两委”兼职委员,把好业委会人选关,全面建立物业服务监督机制,通过法定程序提高业委会成员中党员比例,纳入组织培养,小区自治法治善治新格局初步展现。
小区党支部离群众最近,最大限度调动居民参与小区建设的积极性,在坚持小区事居民议的过程中解决好群众面临的现实问题,让党组织在群众中有向心力和号召力。比如山水名城小区通过党支部牵头、物业配合建立的网格化管理群,在听民声、收民意、解民忧的具体实践中,让该群从原来的十几人变成满满500人的大群,覆盖到小区82%的家庭。
多方联动共治,变“多管”为“共管”
天鹅湖社区以实现“小区安、社区稳、社会宁”目标,建立着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各司其职、定期会商,解决小区综合治理的疑难杂症,开创小区治理自治新格局。
由小区党支部牵头,建立物业服务监督机制,动员党员和居民群众树立“美好小区大家建”的共同体意识,督促物业服务企业整改问题;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广泛宣传小区百岁党员伉俪王亚平、浦惠英的先进事迹,让尊崇英雄、尊老爱幼、邻里互助成为小区精神“主流”;聚焦小区不同群体利益多元的实际,紧扣“有事好商量”要求,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区域党建共建单位等搭建“线上+线下”议事平台,通过面对面沟通交流,问、答、辩互动,将协商成果转化为基层治理成效。(洪军 孙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