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利辛县胡集镇立足板集、新矿两地区位优势,结合自身资源状况等因素,抓住煤电产业建设的机遇,筹划建设煤电产业园,借助“双招双引”政策,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发展模式,为全力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基础,助力乡村振兴。
依托煤电产业,以服务创收入。胡集镇辖区有板集电厂、板集煤矿两大国有企业,板集、新矿两地依托地理优势。该镇经过调研思考,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村入股、群众集资的发展方式。新矿社区经过土地置换流转村集体公共土地12亩作为村入股资金,再向社区群众集资成立劳务公司,积极为电厂、煤矿提供各项代理服务,获得服务性收入。截至目前,该社区开办劳务、运输服务公司3家,解决200余人的就业问题,盈利收入20多万元。
做好“电”文章,夯实发展基础。新矿社区积极建设村级光伏电站项目,新矿社区集体电站位于苏沟南侧,占地约6亩,每年发电约38.6万度,可创收37.8万元。同时,该镇大力发展“板下经济”,在光伏板下种植蔬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形成上有光伏、下有种植的立体模式,让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形成综合一体化乡村生态产业链新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光伏电站的效益,为当地脱贫户每年增加收入约3500元,进一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新矿社区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依托新矿社区毗邻苏沟、乌江河流的环境优势,大力发展螃蟹、莲藕等特色水产种养业,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支持企业创办养殖基地,引导分散养殖户建立养殖小区,降低养殖成本,改善养殖环境,提高产业发展的整体效益,打造优质、生态、安全的畜禽水产品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
近年来,胡集镇板集、新矿两地充分利用毗邻板集煤矿和电厂的地理优势,“以地生财,借鸡下蛋”,积极做好做大做强煤电服务相关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王云龙 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