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镜湖区汀棠街道:巧用“加减乘除”法 办好民生实事
来源: 范道芸 2021-09-30 15:59:05 责编: 余红霞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汀棠街道党工委精心打出“加减乘除”组合拳,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密切党群关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真心实意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实际行动践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今年以来,安置房办证、疫苗集中接种、老旧小区环境整治提升、加装电梯、设置集中晾晒区……一项项实际行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党史学习,立新志、办实事,切实履行政治担当。始终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前行力量,汲取经验智慧,真正学出深厚的为民情怀。把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事作为守初心、担使命的生动实践,架起党群“连心桥”。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引领,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示范带头,树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工作标杆,围绕街道“十四五”发展目标,聚焦党的建设、城市建管、民生服务等重点工作,梳理形成10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引领街道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高起点高标准全覆盖推进,在街道党工委班子的示范带动下,机关、社区在职党员开展“我与群众面对面”活动,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书记工作室、红色会客厅等阵地资源,宣讲百年党史、法治思想、疫情防控知识;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全覆盖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9大类51个项目清单,现已完成26个。健全机制压实责任,始终突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重点项目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全面加强督查督办力度,掌握项目推进情况和阶段成效。特别是根据社区“两委”换届前人事调整,第一时间指导社区做好工作衔接,确保工作不断不乱、有力有序推进。

01

“减”少自说自话,办实事、开新局,全面扛起使命担当。始终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发展信心,聚焦重点领域发力、关键环节突破、短板弱项攻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创造汀棠发展新奇迹。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解决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盯紧群众最“急难愁盼”的问题,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完善党工委班子成员联系支部制度、“双联系”制度,通过参与支部活动、走访党员群众等方式,察民情、访民意、听民声,切实把事情办到群众心头上,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全面助力高质量发展,加强街道境内轻轨沿线环境整治,同步推进沿线环境提升整体设计,通过整治和美化相结合,推进轨道交通沿线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立足街道实际,主动创新思路破解土地供应难题,着力做好宣城金属材料公司和汀棠公园周边地块等低效闲置土地盘活利用文章,保障了招商项目和重点工程等方面的用地需求,为推动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全力助力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支部活动阵地建设,集中力量帮助基层党组织建好基本阵地、规范阵地功能,夯实基层党组织地基,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集党务、政务、社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一站式服务。

02

“乘”上担当作为,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提升民生获得感。始终把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首要标准,紧扣民生实事、民心工程,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在实干中增强斗争本领,不断提高“七种能力”,以严的作风、实的举措,用心办理“微实事”,撬动群众“大幸福”。把实事办在群众最近处,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及近年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实践,创新提出“五型汀棠”这一独具特色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载体和工作品牌,强化干部职工为民服务意识,坚持做到让服务对象和群众“少跑腿”、业务“一站”办结,坚持把为群众办实事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做在具体,发挥“工青妇”、退役军人服务站等群团组织优势,倡议和动员党员干部参加党员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加快把汀棠建设成为“先锋、实力、和谐、秀美、魅力”的幸福家园和温暖港湾。把实事办在群众所需处,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热线服务在身边”主题实践活动,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最集中的诉求事项,梳理形成20件民生项目清单。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对外墙渗水进行修缮;针对居民反映的保兴港小区自来水管频繁爆管问题,协调区重点局、华衍水务等单位,预计年底完成施工;为方便居民进行疫苗接种,就近就便设置疫苗接种点,同步开展“敲门行动”入户帮助行动不便的人群接种疫苗。把实事办在群众急难处,针对群众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和共性需求,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协调市区相关部门,全力解决利华锦绣家园小区办证难题;针对“下楼难”问题,就加装电梯向居民征集意见,并积极推动规划、施工许可的办理,目前香苑小区70栋加装电梯工程与已经全部完工,预计10月投入使用。

03

“除”去急难愁盼,化矛盾,促和谐,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街道党工委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注重在办实事中总结经验做法,挖掘问题根源,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强化长效机制,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始有终、善始善终。书记调解化矛盾,发挥社区老支部书记“余热”,成立社区“书记工作室”,书记们充当“和事佬”来化解邻里间的“千千结”,大打亲情、友情牌,将依情调解与依法调解有机结合,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纠纷。如:利达小区的“漏水风波”让楼上楼下两家成了一对“冤家”,“和事佬”们了解情况后及时上门调解,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劝告双方坐下来协商,大家各让一步,相互理解,最终平息了这场纷争。吹哨报到解难题,加大网格巡查力度,及时收集民意民需和热点、难点问题,在源丰小区及周边整治中,组织多个部门集体“报到”,就居民们关心的小区内重难点问题,听取并记录商户、居民代表们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拿出综合整治方案并进行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成果。邻里联动促和谐,建立“邻里+”联动机制,着力构建以社区党委为责任主体、网格党支部为管理单元、党员楼栋长为骨干力量的社区治理网络,逐步夯实社区治理根基。通过建立“掌上微楼道”微信群、每季度召开圆桌会议,协商解决楼道共性问题或重难点问题,形成居民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和谐氛围。

04

为群众办实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汀棠街道党工委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坚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推动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实绩,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范道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