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合肥农交会“新”探
来源: 张玉芳 2021-09-24 16:22:16 责编: 喻寒松

一袋大米缘何卖出数百元的高价?稻虾养殖还能年产三季虾?不起眼的玉米和红薯怎么变成了衣服?在刚刚闭幕的合肥农交会上,记者发现,农业新概念、新技术、新业态频出,为农交会注入了新的看点。

新风尚:保健养生成卖点

一袋5公斤装大米398元,展会优惠价199元,安徽倮倮米业的β-葡聚糖大米成展会最贵大米。

“贵在它是一种保健功能性食品。”安徽农垦集团办公室负责人向记者介绍,β-葡聚糖是一种主要生长于灵芝、松茸等野生菌体内的营养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功能、抗肿瘤的功效,对糖尿病有明显的抑制和预防作用。“大家都知道糖尿病人不敢吃米饭,但是安徽农垦大圹圩农场采用特殊种植方式生产的β-葡聚糖大米,直链淀粉含量比普通大米高4-8倍,营养丰富,升糖慢,口感好,能够满足糖尿病人吃米饭的愿望。”

微信图片_20210924160435

“我已经60多岁了,见过很多好东西,这个草还真是没见到过。”在合作社展区,祖籍山西的彭大爷则被一种叫做迎春草的野生草吸引住了。

“迎春草,是蒙城当地的一种野生作物,只生长在芡河流域。当地又叫双芽子。”蒙城县南望槐种植专业合作社监事长付翔介绍,本地人挖到迎春草晒干后煮面吃,即使在夏季高温天,连续放几天也不变馊、不霉变。受此启发,他通过权威部门鉴定,证实迎春草氨基酸含量高,是天然养生佳品。为此,合作社通过技术攻关,对迎春草进行人工移栽,目前已发展到200多亩。除进行初加工外,合作社还通过深加工开发了新产品——迎春草保健茶,成为蒙城当地的一张特色名片。

新技术:产品效益成倍翻

虾壳粉红娇艳诱人,虾肉如白玉爽滑。9月17日,合肥农交会上,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现场烹调的小龙虾吸引逛展者大快朵颐。“传统小龙虾是一稻一虾,我们通过技术研发,实现了一稻三虾。”农场负责人的现场介绍,激起了记者的好奇心。

农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农场现有稻渔综合种养面积6.2万亩,2020年以来,投资130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一稻三虾”试验示范基地近千亩、温室虾苗繁育厂一个。

1632470988(1)

记者了解到,“一稻三虾”新模式,即3月中旬投苗于种好水草的水稻田,4月底前即可收获“稻前虾”;6月插秧季投放二茬苗,7—8月“稻中虾”上市;秋季水稻收割前,放养繁殖早苗或晚苗,次年3月上市“稻后虾”早苗或5月上市“稻后虾”晚苗。与传统的“一稻一虾”相比,这种模式实现了小龙虾错峰上市,提高了稻田养虾效益。通过“一稻三虾”种养,每亩可生产小龙虾200公斤、虾稻米500公斤,亩均净收益在3000元以上。

而通过生物新技术的应用,玉米、红薯这些不起眼的农产品更实现附加值数十倍提升。

在蚌埠市一家展台前,挂满口罩、T恤衫、婴儿抱被等纺织品。原来,这是一家生物纤维公司展示的生物新材料,他们的原料则来源于玉米和红薯。

“对玉米、红薯等农作物秸秆中淀粉和纤维素进行提取,经过生物发酵技术制取高纯度小分子乳酸,再经过聚合反应技术得到高分子材料聚乳酸,最终通过熔融纺丝等加工工艺生产出聚乳酸纤维。”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聚乳酸纤维俗称“玉米纤维”。采用“玉米纤维”制成的面料,天然亲肤、抑菌、抗螨,不易皱,透气性强。目前,该公司已广泛应用聚乳酸制作成人服饰,婴童内衣、抱被等婴童用品,枕头、四件套等床上用品,还可以制作窗帘、沙发、拖鞋、浴巾等家居用品。

微信图片_20210924160408

上述负责人介绍,使用聚乳酸制作的纤维、布料可通过堆肥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除了生产服饰、家居用品等,该公司还用它生产一次性餐具,“比普通塑料盒厚实、耐用,而且很环保。”

新体验:美丽乡村入梦来

“看这些宫灯多漂亮,我给你拍个照。”在合肥农交会6号展馆,前来参观的合肥市民孟先生在妻子“怂恿”下,挑起两盏宫灯,兴奋得像个孩子。

今年,合肥农交会首次设立美丽休闲乡村馆。记者在现场看到,展馆内建设了“美丽乡村特色场景1:1还原区”,对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歙县雄村镇卖花渔村、南陵县烟墩镇霭里村、砀山县良梨镇良梨村、烈山区烈山镇榴园村、五河县沱湖乡大岗村、谯城区古井镇药王村、当涂县护河镇兴禾村、寿县安丰塘镇戈店村、庐江县罗河镇鲍店村、宁国市港口镇西村、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金塔村、天长市桐城镇龙岗社区、岳西县菖蒲镇毛畈村、阜南县曹集镇利民村16个美丽乡村的场景进行还原,彰显出我省“市市不同”“县县独特”“村村别致”的美丽乡村新风貌。

微信图片_20210924160507(1)

与此同时,展区内还举办了“乡味江淮”美食大赛,展示了渔灯、竹编、艾灸等传统技艺,美丽乡村大舞台上演了凤阳花鼓、安庆黄梅戏、罗城民歌等传统曲艺,让观众们既看到江淮大地的绿水青山,又体验到乡土民俗。

“近年来,安徽立足自然资源禀赋,把过去的农家乐做成了远近闻名的休闲农业园区,涌现出一批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实现了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农房变客房,拓展了农业休闲体验、文化传承、教育科普和健康养生等功能,为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开辟了新的途径。”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王华说,2020年,我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营业收入达到650亿元、接待游客1.5亿人次。目前,全省从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超1.6万家。(安徽日报农村版首席记者 张玉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