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媒体融合优势 做好政协宣传思想工作
来源:江淮时报 2021-09-18 15:38:42 责编:曹昱 郑亮

IMG_3819(20210918-114533) 

近年来,合肥市政协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围绕政协中心工作和履职特色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凝聚共识,宣传思想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韩冰

合肥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韩冰

一、适应发展趋势,打造政协媒体融合宣传平台

在运用新媒体手段做好政协宣传思想工作上勇于创新,2018年在全国市级政协系统率先成立融媒体中心。加强组织领导和研究谋划,联合市委宣传部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政协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明确主导意见和融媒体中心功能定位。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及省市主流媒体、新媒体负责人座谈交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先后与多家有能力承接相关工作的新闻机构进行商谈,形成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和预算框架。创新运维模式,明确运维要求和服务内容,通过购买服务引入优质资源,并积极与市委宣传部、市公管局沟通联系,确保招投标方案符合党的宣传政策、符合相关法规。在服务机构资质上,自身或主管单位需具备提供新闻宣传服务资质,需提供不少于3名专业人员常驻市政协办公室服务,能够以后台支援或临时增加派驻人员的方式,支持派驻人员圆满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整合平台力量,融媒体中心成立后,打造了《政协经纬》月刊、《政协论坛》《政协之声》广播电视节目、《合肥日报》政协专版、市政协官网、“智慧政协”客户端、“合肥政协”微信公众号等7个各具特色、涵盖全媒体形式的平台阵地,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矩阵。加强日常管理,服务机构常驻人员由市政协研究室负责统一调配管理,协助市政协研究室学习宣传处开展工作,针对服务合同约定内容设置量化考核目标,根据考核结果结算相应服务费用。

二、发挥优势作用,扩大政协宣传思想工作影响

依托融媒体中心,加强委员履职宣传,特别是2020年,面对抗疫和抗洪双重“大考”,市政协通过融媒体宣传矩阵,4次向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委员和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政协委员发出倡议,开展了“防控第一线:委员在行动”“抗洪救灾,政协在行动”等系列宣传工作,汇聚起了同心抗疫抗洪的正能量。

结合市政协信息化建设,完善合肥市“智慧政协”APP功能,推动宣传平台、委员履职平台融合发展,以网络优势推动履职创新。为市政协视频会议、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活动提供技术保障。创新开展“线上协商议事厅”网络直播,围绕“电瓶车充电难”“小区停车难”等老百姓身边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8次网络协商直播活动,吸引“10万+”群众在线参与讨论,为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作出了有益探索。开展“合肥政协书院”委员读书活动,建立“2+N”网络读书群(“时政之书”“人文历史之书”2个公共读书群+“社会与法治”等N个专业读书群),组织委员广泛学习时政、科技、经济、历史、人文等知识,结合读书活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交流研讨,实现政协组织和委员学习“全覆盖”、强化思想理论武装与践行共同奋斗目标“相统一”、专业知识与履职能力“双提升”。

三年多来,市政协宣传报道发稿量逐年增加,政协工作影响力明显增强。先后采访政协委员近100人次,年均在各类媒体发稿500篇(次)以上,累计推送微信公众号文章超5500篇,网站信息超8000篇。《人民政协报》连续三年在头版深度报道合肥市“双联双创”活动。今年3月,市政协荣获全国政协新媒体2020年度最佳融合创新奖;6月份作为全国3个地级市代表之一参加全国政协宣传思想工作座谈会,市政协媒体融合工作成效得到充分肯定,合肥《政协之声》广播栏目得到汪洋主席点名表扬;7月8日《人民日报》对合肥市政协开展“双联双创”活动、助推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的成功经验作了专题报道,在全国范围引起积极反响。

三、创新手段载体,提高政协宣传思想工作实效

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创新工作手段和载体,进一步构建“网、刊、端、微”融合发展新格局,研究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传播共识、凝聚人心,推动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中央厨房”理念,推动工作流程再造,建立完善“分头采编、集中处理、按需分发”的宣传信息处理机制,将党报、政协媒体、政协会刊、政协网站、微信订阅号等宣传媒介进行全面融合,探索开通合肥市政协头条号、抖音号,打通媒体壁垒,达到快速高效、准确鲜活、同频共振的宣传效果。围绕中央及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政协履职的创新做法,围绕合肥市政协创新开展的“双联双创”活动、“有事好商量”基层协商议事平台建设等履职实践,着力讲好合肥故事、政协故事、协商民主故事,不断提高市政协新闻宣传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江淮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