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减量 合肥经开区生活垃圾年收运量减少5.6万吨
来源: 安徽日报党媒云 2021-09-06 13:16:10 责编: 王素英

合肥作为全国46个首批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重点城市之一,全面建立分类工作体系和机制,成效初显。9月6日,安徽日报党媒云记者从合肥经开区获悉,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行,该区生活垃圾年收运量减少5.6万吨。

20210906居民根据投放可回收物的积分可以兑换相应商品

6日早晨,在合肥蓬莱路与仙女路交口的江汽五村小区,居民孙阿姨拎着三只颜色不一的垃圾袋来到小区分类投放站,手机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按下对应的按钮后将垃圾投入。因为投放的是可回收物,孙阿姨还收到了积分提醒,凭积分,她可以兑换自己喜欢的商品。在朋友圈,她经常分享垃圾分类的心得,并展示自己的分类“成果”,已经成为该小区的“分类达人”。

孙阿姨介绍,她在家准备了3种颜色的垃圾袋,将菜根、水果皮、剩饭菜等厨余垃圾装进绿色袋子,把饮料瓶、牛奶盒、快递纸箱装进蓝色袋子,把卫生间里废纸及一些没法利用的废弃物装进黑色袋子。“合肥实行四分类,但我只要准备三种垃圾袋,因为现在普通电池无汞,不再是危险废物,只有一些过期的药品和锂电池属于有害垃圾,我就直接送到投放站。”孙阿姨说。不仅如此,孙阿姨还鼓励邻居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20210906志愿者宣传生活垃圾分类

合肥经开区城管局负责人介绍,早在2016年,该区就在中环云邸和佳境风情园两个居民小区试点垃圾分类工作。截至2020年底,该区已有5.6万户居民家庭、107家公共机构实行了垃圾分类。今年,该区在152个居民小区建设364座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已建成261座,其余正在有序推进。“加侨乐湖公馆、江汽五村、松林苑等18个小区是首批实行定时定点集中投放的小区,居民的参与热情高涨”。

为推进分类,鼓励单位和个人交付生活垃圾,合肥经开区实行政府免费收运,单位和个人免交收集运输费用的政策。此外,各社区委、居委会配置分类指导员、督导员,上门入户,开展分类宣教。根据大数据,主管部门有针对性地走访尚未分类的居民家庭,采取帮扶措施。

如果不实行垃圾分类会怎样?城管部门表示,随着《合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出台,生活垃圾实行强制分类。对不分类投放的居民,管理单位可要求其分拣后再行投放,居民不分拣的,管理单位可以拒绝其投放;对没有分类投放或者投放不符合分类规定的垃圾产生单位,城管部门可要求产生单位进行分拣,否则不予接收处置。同时,根据情节,城管部门责令居民、相关单位予以改正,可对个人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20210906合肥城管部门对生活垃圾实行分类运输

合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2016年生活垃圾收运量为19.7万吨,2017年为20.8万吨,2018年为20.9万吨,2019年为18.7万吨,2020年为15.3万吨。尽管常住人口持续增加,但年收运量保持稳步下降态势,从最高峰的20.9万吨减少5.6万吨,实施垃圾分类达到了减量化、资源化的预期。(通讯员 杨晓武 刘达青 安徽日报党媒云记者 郜征 文/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