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黄金梨,那是红梨,这两种梨受市场欢迎、价格也好,都是六七年的果树,现在亩产可达5000斤以上。”近日,在涡阳县公吉寺镇龚楼村龚保法家庭农场里,笔者穿梭林间,看见一棵棵梨树上挂满即将成熟的果实,龚保法一边查看梨的长势,一边介绍自己的农场。“我一共种了60亩梨树,还60亩毛桃和油桃树,7月份刚刚售完,一亩桃能卖1.5万元。”
据了解,龚保法家庭农场成立于2013年,当时流转土地200亩,主要种植蔬菜、水果、苗木、中药材等,这几年农场逐步扩大,流转土地达到350亩。
“以前刚开始种植水果,市场没有打开,主要是在本地的水果批发市场上出售,销量少,价格也不好,有时候集中上市,水果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后来在镇四送一服工作组的帮助下,联系了电商服务中心,他们派人指导开通了电商平台,手把手教会了网络销售,网络销售卖得快、价格高,再也不用担心水果滞销了。”
此外,农场还种植了大量的苗木,有法国梧桐、美国红枫、合欢树、白蜡树等共计1万余棵,一棵树能卖到二三百元,仅苗木价值就达两百多万。
除了种植各类果树和园林树,树下种植、林下养殖也是农场的重要收入来源。“树木之下有大量的空间可以套种中药材和蔬菜,这样能够把土地价值充分使用。我在林下种植了30亩牡丹、100亩冬瓜,还养了1500只肉鹅。”龚保法说,他在林下养的肉鹅能长到20多斤重,一只鹅售价300多元,因为鹅是散养的,肉质好,大家都抢着买。每年出售两批肉鹅,仅此一项收入就达10万元。
林下种植蔬菜收益也非常可观,龚保法在林间套种了100亩冬瓜,每亩冬瓜可产一万斤以上。为了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他还建设了一个冬瓜加工厂,把冬瓜做成月饼馅卖给安徽、河南、山东等地的食品加工厂,每年6至10月,工厂每天可生产5吨冬瓜馅,每吨利润1000多元,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加工厂建有冷库,农场里冬瓜不够用时,就从周围区县收购冬瓜进行加工。”龚保法说。
“龚保法是村里的致富能手,他的家庭农场每年利润在100万左右,还能带动不少群众就业,仅冬瓜加工厂就需要30多个工人,每人每天工资都在100元以上,农忙时周围的群众可以在农场里干活,多的时候有五六十人,有效地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涡阳县公吉寺镇包村干部罗涛说。(茹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