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国网泗县供电公司党委宣传部专门邀请原宿州供电公司通讯员、全国电力企业内知名通讯员、宿州好人傅成华老师,打破以往“撒网覆盖式”培训模式,采取骨干通讯员“精准帮扶”式交流座谈,以“以点带面”整体思路为指引,召集了安全生产、营销服务、多经企业中心工作部门热爱新闻宣传的通讯员带着问题参加交流。 本人作为外联品牌建设专责,新闻宣传工作是岗位职责之一,通过傅成华老师“授业解惑”及骨干通讯员的交流发言,让我感受到了这场培训的特殊性。
特殊一:老师“无”课件
傅成华老师一改昔日PPT课件模式,也没有从新闻宣传六要素开始,而是多次提到的是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思路,我想作为追随老师多年的学生,很是明白这些思考都是长期以来坚持新闻写作、深入采访、勤于思考、站在企业“三维”(即高度、宽度、深度)层面上思考后得出的思想精髓,也深感傅老师近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潜心学习后的变化之大。记得与他交流时,他曾指导我进基层发掘“微光人物”作为系列报道,旨在以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势,我先后撰写了刘浩:紧跟时代的“老黄牛”、孟现程:找“现程”事必成、夏迎德:铁肩担一方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分别被公司党委作为标杆人物宣传表扬,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特殊二:学员“有”疑问
大多的新闻宣传培训,都是老师一直在“给”,学生一直在“收”,效果甚微。此次培训之前,每一位参学人员都是带着“问题”而来,这样与老师面对面、有问有答的互动模式,更有利于吸收,印象深刻。
老师告诉我们,通讯员通过撰写小人物、小事件,以“小、正、大”的能量像“中药”一样从根本上理疗“散、乱、软”现象,营造正能量气氛,同时也提升、成就了自己;新闻要切合实际基础上,有一定的逻辑,说清楚是什么?为什么?切忌满篇大话、套话、空话。 宁坐十年冷板凳,文章不写半句空。老师告诉我们,新闻故事不写事件全貌,抓住一个点放大、展开,就事论事写清楚。
特殊三:现场现“把脉”
课堂上,傅老师专门就泗县草沟中心供电所、明丽阳光泗县分公司通讯员的稿件,现场讲解、指导,并通过交流给出供电所班组文化建设建议,通过宣传栏、道德讲堂等方式,树立标杆人物,激发全体员工工作积极性。在泗城中心供电所,傅老师对该所“网格化”管理提炼采访过程,对通讯员现场指导人物、事件的采访思路,通讯员边听边认真地做着笔记,并表示每人将尝试此次采写的稿件。
同时,傅成华老师对通讯员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做好企业的传声筒,还要做好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采访结束后,通讯员们与老师共同建立了骨干通讯员微信群,表示对未来将各自负起工作片区的新闻宣传责任,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提升新闻敏感性,提高宣传力度,共同为企业品牌建设工作而努力。(姚玉琳) (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