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婚前得款在婚后买房,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立据为朋友借款是否应承担还款责任”、“上班试用期过了公司还没给买保险合法吗”……近日,在蜀山区南七街道丁岗社区,综治专干刘少友一边打开微信,一边向记者介绍,“每个问题后面我们都会进行详细回复,自‘普法微平台’开通以来,我们经常会收到居民的法律咨询信息。”
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广泛运用,单纯的依靠传统的普法宣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群众的需求,为此丁岗社区的普法工作人员借助微信平台,向辖区居民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受到居民欢迎。
《警惕朋友圈里的这些陷阱》、《喜欢网购的你一定看看,买到假货可这样做》……点开丁岗社区“普法微平台”,记者看到,该平台推送的一些普法资讯内容均较为贴合生活、文笔生动、解释全面, 更具有“亲民性”。并且每周都会更新2到3条新的普法信息,内容涉及社会治安、民事诉讼、新出台政策法规等法律知识和案例,通俗易懂地向居民普及法律常识,弘扬法治文化。同时,通过该平台还能收集居民诉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当社区居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法律难题时,通过该平台可以直接向社区普法人员咨询相关法律法规,方便了居民的工作生活。“有了这个平台后,打开微信就能学到许多有用的法律知识,发个信息就能向专业人员咨询法律问题,既方便又实用。”社区居民吴女士如是说。
社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人人都用手机,大多数人都会使用微信,通过微信平台,向群众宣传贴近生产生活的法律知识,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不仅高效便捷,更具有针对性,受到社区居民,特别是年轻人的广泛认可。”
据了解,自“普法微平台”开通以来,已推送各类法治信息30余条,关注人数近百人,通过该平台接受法律咨询3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法治意识,成为群众“口袋里的法律顾问”。(焦伟韦 刘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