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立以来,泗县医保局始终坚守医保基金是群众“看病钱”“救命钱”的红线底线,聚焦基金监管“痛点”、“堵点”,持续完善组织机构设置和推进监管体系建设,深度净化基金运行环境,着力实现医保基金监管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智能化、常态化,切实扎牢医保基金监管“篱笆”。
聚焦监管队伍建设。成立泗县基金安全监管中心,负责从严监督管理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医疗服务行为和医疗费用,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基金安全防控机制,承担医保基金日常监督检查、投诉举报案件的核查处理、协助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等。县基金安全监管中心的成立切实增强医保基金监管力量,医保基金监管工作逐步实现专业化、精细化。
聚焦监督检查实效。按照“覆盖全面,重点突出”的要求,综合运用日常检查、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异地交叉互查等方式,积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定点医药机构和医保经办机构开展检查,规范启动条件、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确保公开、公平、公正。今年以来,结合专项治理工作对辖区内定点医药机构进行了两轮全覆盖检查,查处一批违法违规行为,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在处理定点医疗机构违法违规问题的时候,不局限于医保违规问题的查处,而是举一反三、仔细分析,深挖违规问题背后的线索,对于涉及纪委监委、卫生健康、公安、市场监管等其他部门的违法违规线索认真分析汇总、及时移交、形成合力,着力强化监管结果运用,提升监管社会实效。
聚焦协议规范管理。着力规范经办业务管理,压实经办机构协议管理、费用监控、稽查审核的工作责任,督促经办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将定点医药机构遵守法律法规、落实医疗保障政策、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等纳入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内容,严格落实定点医药机构动态管理和退出制度。不断加强对定点医药机构履行协议情况的监督检查,构建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自查与抽查、人工检查与智能监控、事先告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相补充、多维度、全覆盖的检查模式。对查实违规的定点医药机构,严格按照协议规定进行处罚。
聚焦投诉举报受理。实行举报查实必奖,及时足额兑现奖励资金,促进群众和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监督,鼓励社会公众争当医保基金安全的“吹哨人”。同时,进一步拓宽、畅通电话、网络、来信来访等投诉举报渠道,规范受理、检查、处理、反馈等工作流程和机制,加强隐私保护,切实保障举报人信息安全。
聚焦监督体制创新。一是实行派驻监督员制度,向两家医共体牵头单位派遣7名基金监管人员驻点监督,宣传解读医保政策并指导监督实施;二是以县基金安全监管中心执法人员、社会义务监督员、乡镇卫生院医保办公室以及村卫生室现有人员为基础,探索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乡镇医保基金监督检查员,划分网格、责任到人,初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医保基金监管体系。
聚焦社会力量参与。推进普法教育,增强公众维护医疗保障基金安全意识,建立定点医药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依法执业教育制度;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医疗保障部门定期公布基金监管工作成果、医保领域违法违规典型案例等信息,提高社会公众知晓率,增进群众对医保基金监管工作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建立医疗保障基金社会监督员制度,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群众代表等12名社会监督员,对定点医药机构、经办机构、参保人员等进行广泛深入监督,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参与、支持基金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贺宣书)(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