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带头作用,宿州市总工会结合本市实际,围绕“跟着劳模去创新”活动,以发挥劳模先进示范引领作用为重点,努力搭建劳模创新大平台,根据《安徽省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命名管理暂行办法》(皖工〔2021〕36号)文件要求,组织赴基层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专题调研工作,现将调研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目前共有工作室36个,其中全国示范性劳模工作室1个,省级工作室7个,市级工作室28个。
近期,市总工会先后走访全市四县一区劳模创新工作室,对全市工作室进行了全覆盖、全走访考核,组织召开工作室领衔人座谈会14场,面对面与近百名劳模传达了全总、省总关于工作室创建文件要求,鼓励各级劳模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创新为抓手,结合岗位和职责业务组建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师徒帮教等活动,充分发挥劳模示范新担当、新使命。
工作组广泛动员,扎实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组建工作。一是加强宣传,打造新一批。工作组先后走访砀山县海升新村、灵璧县朱士宇劳模基地、格瑞恩园林公司等,以乡村为切口,以劳模为示范,依托农民工劳模打造一批劳模工作室,为乡村振兴注入劳模力量;深入企业一线,走进宿州润达纺织公司、宿州典跃公司等,引导企业以党建带工建、工会带劳模、劳模带团队为抓手,为企业发展注入创新支持。二是全面督查,整改旧一批。调研发现胡冰、朱伟、翟明文、杨维付等工作室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劳模示范不明显、成果展示不充分等问题,督查各级工作室要保牌争优,严落实、抓整改、真实干。调研发现李军、胡冰、朱伟劳模创新工作室不符合工作室建设标准予以摘牌通报。
调研发现曹荣、陈石科、吴信立、程泉、朱大美、蒋晓、朱若玉、周志银等工作室充分发挥了劳模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打造了一批有思想、有创新、有项目的优秀团队,下一步争取创建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其中:
曹荣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全国劳模曹荣领衔,工作室成员在公司开展的“双星”工程、“文明礼让斑马线”“省级服务标准化示范”工作中走在前列,形成了成套规范制度,较好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陈石科劳模创新工作室在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引领下,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先后获得2个发明专利,9个实用新型专利,发表2篇论文,编写2部行业技术标准,有6项成果获得省部级荣誉,1项国家级荣誉;
吴信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在产品的研发、科技的创新、成果的转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仅在2020年就达1.61亿元,目前已荣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安徽省工业精品1项、安徽省新产品2项、国家专利局新受理的发明专利5项;
程泉创新工作室围绕方法创新、服务创新、理念创新等,以技术攻关、技能比武、劳动竞赛、名师带徒等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劳模“传帮带”作用;
朱大美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创新宣传服务、示范引领带动、融入社会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教育,在指导学校、社区开展应急疏散演练、争创全国全省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新创建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蒋晓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劳模工作室”为依托,全面开展技术创新,荣获“减少综自改造停电时间”QC项目省公司一等奖、“减少变电站二次防雷危害”省电力公司三等奖、“分合闸线圈烧毁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省电力公司三等奖、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减少10KV手车控制电源烧毁率》QC创新三等奖等荣誉;
朱若玉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大学生返乡创业为领衔,先后解决了农林生物质产业化利用体系建立、农林生产高效协同二三产业的发展模式推广、有机固态废弃物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难题,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周志银劳模工作室围绕提升村集体经济、农林农技指导等,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种植,带领村民群众创产增收。
二、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仍有多所创新工作室在授牌后未按照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要求执行,无场地、无人员、无运行、无设备、无成果等问题突出,限制了工作室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二)活动场地经费不足。部分工作室缺少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或活动场所过于狭小,缺少相应的基础设施,另有部分工作室缺乏专项经费,不能有效开展创新活动。
(三)人员配置不标准。部分创新工作室过分依赖劳模开展工作,没有规定的创新工作团队,在劳模引领、师徒帮教、技术培训等方面发挥不足,没有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年轻化的人才梯队配置,未能发挥劳模“传帮带”作用。
(四)成果展示不充分。部分工作室只进行简单的布置,没有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缺少人员配置、管理制度、荣誉成果、企业文化展示等,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压实责任,提高站位。引导企事业单位要提高认识,明确工作室的任务职能,督促各县(区)总工会以劳模为引领,以创新为契机,以工作室为平台,争取打造新一批、整改旧一批、升级老一批,开展好“跟着劳模去创新”工作。
(二)搭建平台,提质扩面。各级工会要组织动员,以企业、乡村为切口,以党建带工建,结合企业发展历程及规划打造综合性劳模创新大平台,组织带领劳模走出去,学习先进、量化标准、打造亮点,力争3年内打造百家劳模创新工作室。
(三)动态管理,规范建设。各级工会定期对辖区内工作室进行考核,对照标准,对于不达标的进行通报整改。积极动员各工作室相互学习、充分交流、分享经验,各级工作室要保牌争优,打造规划化、示范性、引领型劳模创新工作室。(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