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外鸟语花香,屋内窗明几净”,是每个人向往的生活。芜湖市三山街道三山村党总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部署,以“五清一改”“厕所革命”等行动为抓手,坚持书记负总责,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凝聚社会合力,全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下好“自治”棋,唱响村民主角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是主角。为了让村民真正动起来、参与进来,三山村进一步明确村民和村委的责任,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
推行网格化管理,强化村民自治。全面推行“街道指导、村委实施、村民参与”的网格化自治模式,发动“五老一新”(老干部、老党员、老骨干、老教师、老退伍军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在全村成立由志愿者、党员组长、村民代表广泛参与的美丽新农村议事会,配备专职保洁员队伍13人,开展专项整治10余次,整治重点场所6处,清理小广告、老旧户外广告3处,形成了“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办”良好氛围。
推行党务村务月例会,强化村民监督。依托每月党务村务民主例会制度,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治理的切入点,纳入到“每月例会”的议事议程,强化“一事一议”,每月对责任段包保员、小扫员进行考评,严格兑现奖惩措施。
下好“联治”棋,唱响社会共建篇
坚持党建引领主建。在坚持书记在人居环境整治上负总责的基础上,将人居环境整治融入党建大格局,将志愿者服务活动日、人居环境整治及主题党日活动三者充分结合。60余人次党员参与到道路清洁、沟渠清淤、砍青扫障等活动,自愿认领环境卫生、文明新风宣传员的身份,累计清除各类垃圾600余吨,清理河道(涵沟)白色垃圾、淤泥2处10几公里,形成了党员示范、党群共建的良好机制。
坚持志愿服务助建。依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小手牵大手”“道德讲堂”“家长学校”“农家书屋”等活动开展环境卫生志愿活动,邀请志愿者进村组、进户宣讲文明卫生习惯、发放宣传材料。截至目前,三山村组建了一支20多人参与的环卫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基本形成处处有人管,家家有参与的格局。
下好“防治”棋,唱响宣传常效篇
三山村党总支充分认识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的民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发挥正向激励。每月组织村民代表开展一次真实有效的分段卫生评比活动,坐在一起面对面地指正各自存在问题,对于表现好的还给予一定物质奖励,通过比整体水平、比亮点,拼能力、拼担当、拼干劲,有效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从“不愿干”到“抢着干”的积极转变。
发挥长效管护。通过划定责任片区,全面实行“三包两保”(包卫生、包绿化、包整洁,道路保洁、池塘保洁)等长效管护机制,实现了房前屋后基本没有垃圾、农家庭院基本没有污水流淌、河塘水面基本没有漂浮垃圾、道路基本没有泥土和杂草。
发挥宣传引导。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积极发动一线人员互动宣传,做到人居环境整治村民与小扫员互相理解,共同参与,共同保护。通过13个流动小喇叭循环播放村庄清洁行动的广播宣传,动员志愿者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做到多角度、深层次宣传,使广大群众充分理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摒弃生活陋习,提升文明素养,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