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一”播出的电影《革命者》,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部优秀展映展播影片之一。影片讲述了1912年至1927年间李大钊的革命事迹,以及在他引领下的仁人志士、革命先驱投身于马克思主义伟大事业的故事。
影片采取类似《金刚川》电影,以主要事件发生节点倒计时的方式,串起主人公李大钊的革命事迹,繁而不乱、主题突出,让我们尽可能多角度地了解这位革命先驱者的点点滴滴,不断丰富完善人物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印记。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当属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投身于马克思主义伟大事业的奋斗精神。他深入民众广泛宣传救亡图存的思想,团结引领一批仁人志士和革命先驱投身到宣传马克思主义、唤醒广大民众的滚滚革命洪流中。他虽身为文化人,却能在大年三十夜与一群受施舍在澡堂过年的乞丐相遇为伴,并向他们宣扬革命思想;在北大图书馆,在与各行业代表聚会的咖啡馆,在他的家中……我们看到,只要有他在的地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经他之口不断地以一传百、百传千的方式迅速传播着,他被他的追随者和各界民众亲切地称为“大钊先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那个旧中国社会至暗的年代,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他和他的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志成为新民主主义时代最初的“盗火”者。
他不是一个坐而论道者,而是一个革命者,一个为了理想信仰甘于献出一切,甚至是自己宝贵生命的革命者。影片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三幅场景,充分彰显了这一点。第一幅,是组织社会各界为俄国暴徒枪杀中国报童声讨公道的事件。当凶狠的暴徒举起手枪向中国报童罪恶射击,施暴后若无其事地扬长而去的一刹那,旧中国长期遭受列强凌辱的感受强烈地冲击着观众的心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指出的那样,“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让我们感动的是,在李大钊的努力和组织下,社会劳工被动员起来,他们罢工,勇敢地走上街头向暴徒的保护者声讨公道,并最终获得胜利。他用事实告诉人们一个真理:中国人民一旦组织起来团结起来的力量是无穷的。第二幅,是段祺瑞政府向游行的民众开枪制造的“3.18”惨案。当北洋军政府卫队阻止游行队伍通行时,队伍停顿了下来,在这关键时刻,李大钊毫不退缩,而是鼓励他们继续前进,并身先士卒,以血肉之躯面对敌人的屠刀。当反动派举枪向手无寸铁的民众疯狂扫射镇压时,我们看到李大钊眼中的泪水和无助。这也形象地反映了党组织在幼年时期革命斗争经验的不足,直至1927年蒋介石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及之后各地反动派公然向中国共产党举起了凶残的屠刀,无数革命先烈献出宝贵生命。血的教训(其中就有李大钊的英勇就义)让我们党明白一个真理:枪杆子里出政权,必须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第三幅,是蒋介石在接到北京张作霖送来的绞杀李大钊的公函上,签下了“此人不除,后患无穷”的意见,反面印证了李大钊的革命影响力。
观罢影片,抚今追昔,不禁感慨,历经百年风雨,我们党一步一步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取得历史性的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和辉煌,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继续开启和创造新的伟大奇迹和辉煌!这一切的一切,靠的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的顽强奋斗。作为后来者,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们赶上了一个伟大的好时代。在缅怀革命先辈光辉业绩的同时,更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奋斗精神、坚定的信仰优秀的品质。
千秋伟业,百年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为了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每一位中国共产党员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负韶华,不负时代,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作者:省政协办公厅 杨银奇
编辑:毛学农 金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