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救助站:酷夏送清凉 关爱在身旁
来源: 李政权 2021-07-27 15:00:42 责编: 陈亮

微信图片_20201222093315

“梅雨去,三伏来”,酷热、狂风、雷暴天气交替频现,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为确保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等困难群众安全度夏。近期,泗县救助管理站及时启动极端天气救助应急预案,大力开展“酷夏送清凉,关爱在身旁”专项救助行动。

image001_meitu_1

巡查深入化。实行“常态化”“动态化”救助相结合。“常态化”救助以汽车站、火车站、桥梁涵洞、商场、废弃厂房、城乡接合部等地点为重点巡查区域,拓展巡查范围。“动态化”救助突出节假日、夜间和酷暑、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下巡查,加大巡查频次。救助站工作人员五加二、白加黑;单位24小时值班坚守;站内救助热线24小时畅通;做到时间不空档,工作不断层,救助无死角、无盲点。在主动救助的同时,利用宣传车循环播放救助政策,发放宣传单、求助联系卡,扩大群众知晓率,做到早发现、早联系、早救助、早处置。

保护重点化。对流浪乞讨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院救治;对妇女、未成年人、失能老人、残疾人、智障人员采取保护性救助,提供便利条件助其安全回家;自开展专项活动以来,已为6名智障人员护送返乡,将1名精神病人送医住院治疗,1名未成年女子转介至市宿州市救助站,为1名怀抱婴儿的妇女因寻亲不遇提供返乡车票,并为其母子购买了途中的生活用品和食物,直至护送上车离站;对职业乞讨的流浪人员,影响文明城市建设和交通的,及时联系公安、城管部门人员到场予以协助,对经教育劝导后自愿接受救助的,为其提供生活救助和返乡乘车凭证,对不听劝导的,由公安依法带离或驱离。  

image003

救助亲情化。全力实施亲情服务,打造温馨驿站,尽一切能力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物质帮助和精神慰藉。发现街头生活无着人员,实行先救助、后甄别。对寻亲不遇、务工不着、患有智力障碍走失、因家庭矛盾离家出走等原因遇到困难的人员,进行分类救助。对于不愿来站接受救助的,提供食物、矿泉水、毛巾、清凉油、藿香正气水、风油精、花露水等必要的生活用品,并告知其求助方式和联系电话,便于他们在需要求助时能及时得到救助;对愿意接受进站救助的,及时查找核对身份、户籍信息,对已核实身份住址的及时护送返乡,并联系地方政府,开展源头治理,妥善安置;对因被抢被盗临时生活陷入困境人员,及时帮助其联系亲友或单位,视其困难情况提供救助服务,助其顺利返乡;无法查明身份的向公安申请DNA检测;对滞留在站的救助对象启动了空调房、配置凉席、短裤、背心、凉鞋、供应绿豆汤、勤洗澡勤换衣、理发等服务,并定时对房间进行通风和消毒。

image005

谋略长远化。做好各种突发事件的救助准备,特别关注本地汛期汛情变化,台风和强对流天气的影响,做好受灾群众临时避险,交通阻断滞留人员临时救助服务、因灾受损无力返乡救助服务等应急处置准备,遇有其他突发事件,视情积极行动,做到思想靠前,措施完备。

救助站工作人员战高温、斗酷暑、狂风里逆行、暴雨中施救,始终坚守在一线岗位,以周密的街面巡查、精准的疫情防控、热情的值班接待、贴心的站内服务、严格的安全管理,牢牢守住民生保障的底线。竭尽全力为受助人员提供安全、舒适、清爽的良好环境。用清凉、关怀给漂泊的心注入温情、撑起一方晴空。让受助对象切实感受到来自这个城市的“温度”,来自党和政府的关爱。(李政权)(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