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县义井镇:巧手织苘麻 奔向幸福路
来源: 安徽日报党媒云 2021-07-26 20:44:09 责编: 郑茹

条图

苘麻,通常出现在乡村的田间地头、路边荒地,村民家的房前屋后,曾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它所蕴含的纤维成为人们制造衣着用品及包装用品的原料。

微信图片_20210726204604

家住义井镇甄祠村小庙组的张德胜正在家门口收割苘麻,78岁的他手脚仍是利落,手起刀落间,一根根苘麻掉落在地上,他将苘麻打成捆,放在水池里沤泡,等大概十天,这批苘麻的皮和麻秆便可以用来制作麻制品。刚刚沤好的苘麻会散发一股臭气,但张德胜面不改色地重复剥皮、抽纤维的动作,将苘麻的表皮和麻秆分开,再经过反复地捶打和冲洗,晾晒一段时间就可以编织结实耐用的麻制品。

张德胜用苘麻皮编织簸箕,他先将一条晒干的苘麻皮装在簸箕尺上,编结一片,再用手掌弓起编织拐角,最后慢慢捋苘麻皮,一点一点地编织,工序步骤虽短,但极其考验人的耐心,常年的经验积累,张德胜十分注意按压成型这一步,只有按压功夫做到位,编出来的簸箕才又结实又好看。剩下的麻秆则被用来编织篓筐,经过盘底、编织、按压成型、打钎、底边加固、用红绳穿笼骨锁口等一系列工序,精致又耐用的篓筐便在张德胜的巧手下缓缓呈现。

张德胜的手艺在本村小有名气,他做工细致,做出来的麻制品经久耐用,总有人会特地请他制作簸箕和箩筐。虽然家中妻子身有残疾,行动不便,但这些年依靠政府补贴以及自己的手艺,生活温饱有余,早已实现小康生活。张德胜说:“这门手艺对我很重要,我心里放不下它,只要我还能编东西,我会一直编下去。”(彭艳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