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安徽省在加大生态环境监管力度,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建议:
省政协委员,六安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六安市支部主委梁修存
1.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在省级数据共享层面,通过向省生态环境厅申请数据回流,明确数据需求、共享范围、用途、安全策略、审批流程,逐步接入相关业务数据。
在市级数据共享层面,基于市政务云数据支撑平台的数据共享能力,数据需求方与数据持有方可进行数据共享。
在业务部门内部,通过建设省、市级节点大数据平台,汇聚业务数据,实现数据共享。
2.推进数据深度融合。通过大力推动环保相关业务数据的深度融合,弥补传统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不足的障碍。
3.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健全涵盖大气、水、土壤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逐步整合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住建、水利、农业农村、林业、气象等相关部门有关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数据,建立生态环境数据库。建设智慧环保平台,实现对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治理、分析,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管理、预警和执法提供数据支持。
4.构建人工智能统筹平台。强化人工智能(AI)支撑能力建设,构建AI能力统筹服务中台,通过AI能力部署和应用AI能力沉淀,与生态环保业务应用场景及数据治理融合,逐步形成大数据慧治的AI应用服务能力,快速满足各业务场景需要。
5.建立联防联办机制。基于业务部门权责,建立省-市-县联防联治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快速响应环境问题,推进环境污染跨部门联防联治,提升各部门业务协同效率,提高环境监管和治理水平。
文图:毛学农 何怀光
编辑:曹昱 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