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东至县木塔乡:盘活文化资源 提升山乡“气质”
来源: 汪有民 冯长福 2021-06-16 15:35:31 责编: 喻寒松

仲夏时节,走进大山深处的东至县木塔乡,满目葱茏,暑热顿减,正恰宋人杨万里笔下的诗句:“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随着红色旅游和乡村休闲游的兴起,慕名而来的游客,一拨接着一拨,在此探访红色足迹,触摸时光痕迹,追寻田园诗意。

2018年以来,木塔乡确立了创建“红旅小镇”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该乡着力挖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与山村历史文化“富矿”,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在盘活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涵养时代新风。

7

8

木塔乡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厚,古村落众多,现有横山、黎痕两个省级传统古村落和一个木塔口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结合“红旅小镇”创建,木塔乡大力加强古村落保护和文化底蕴发掘。横山村建设美丽乡村中心村时,在用好财政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村民集资100余万元,重点对古村落的古祠堂、古民居、犁头墙、青石巷道、礼仪广场等特色古建遗存进行维修保护,再现古村落昔日风貌。

2

走进横山村“汪氏祠堂”,67岁的祠堂义务管护人正在检查雨季房漏情况。“‘汪氏祠堂’建于明末清初,建筑面积600平方米,解放后村民多次集资维修保护,既是村里最大一座古建筑,又是一处红色旧址。”汪水福介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带领群众在这里创办农会、打土豪分田地,皖赣红军的王丰庆等领导人多次来这里开会、演讲;红十军一次夜宿横山,周建屏军长的指挥部就设在这个祠堂里。

祠堂是族人寻根敬祖的地方,也代表了威严和正义。而今,“汪氏祠堂”墙上张贴着“村规民约”、族规、家训。祠堂还是横山人说事、议事的重要场所。道德评议会在此开设道德讲堂,讲先人的“忠孝”故事、讲红色故事,宣传评选“道德模范”。同时祠堂又是放电影、唱戏和村民开展文化活动的地方。

夕阳西下,在中园村霞林村民组,陆续下山的茶农结束了一天的夏茶采摘,背着竹篓三三两两结伴而回。不远处,粉墙黛瓦的霞林古村落暮霭笼罩,更显幽静。行至苏轼曾孙苏让墓园景点,人们总会习惯性歇息片刻,读两首文化墙上苏氏先人的经典诗词,品味“耕读传家久”的优良家风。

据了解,在这里繁衍生息了近千年的一支苏轼后裔,如今已有三千余人。脱贫攻坚收官后,该村的苏氏村民自发集资200余万元,建起了一座3000余平方米的“苏轼文化园”,园内以900平方米“苏氏文化活动中心”为代表,集苏氏宗祠、苏轼诗词研究、栲溪(当地)历史文物展、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为一体,成为展示木塔历史文化的一大窗口。

美丽乡村建设要“面子”,更要“里子”。

“通过文化建设可以提升人的素质、变化人的气质。”木塔乡分管文化工作的党委委员陈莹告诉记者,全乡13个村已有12个村为省级美丽乡村、1个村为市级美丽乡村,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打造了一批公共文化设施;“红军纪念馆”、“苏轼文化园”、“江南农具博物馆”免费开放;业余黄梅戏、话剧、十番锣鼓以及广场舞等文艺队伍达50余支,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4

传承非遗文化,最能留住乡愁。据该乡木塔村86岁的非遗文化传承人方桂芳老人介绍,木塔村每年中秋节晚上举办的省级非遗“平安草龙灯”表演,是一次大型的文化盛会,上千群众和一些摄影爱好者、媒体纷纷赴会。木塔“平安草龙灯”始于南宋,是当地农民庆贺丰收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一般都在中秋夜晚举行,中秋的明月升起后,木塔“平安草龙灯”在9名舞龙人和10余旌旗手的操作下,从方氏祠堂缓缓而出,随着“龙珠”的舞动,长长的草龙在彩灯的点缀下仿佛腾云驾雾而来。草龙灯所行之处,家家户户都会燃炮相迎,每到一家门前,龙头朝着大门的方向微微颔首,给家中人送去祝福,场地允许的话,“草龙”还会朝着天空喷出“火花”,以示去污接福。跟“平安草龙灯”随行的乡亲队伍从村头走到村尾,或观赏或叫好,一派喜庆祥和的气息在山村弥漫开来。

6

乡村振兴以乡风文明为魂。历史文化的熏陶、红色基因的赓续,让“红旅小镇”的乡风文明之花满园竞放。移风易俗、孝老敬亲、邻里和谐,婚丧喜事不再大操大办,“村规民约”已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据了解,该乡富丰村的“村规民约”规定寿诞不办酒宴。“今年正月十五,村里孤寡老人曹副秀100周岁大寿,公益组织准备小范围为她办几桌酒席庆贺一下,老人得知消息后,坚决不同意,她说要带头树立新风。”富丰村道德评议会主任曹光明说。

陈莹告诉记者,“乡贤”队伍在社会综合治理和乡风文明创建中也发挥出重要作用,营造出浓厚的“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氛围,木塔口“乡贤文化公园”成为集镇最大的休闲文化中心;2020年全乡评选出“木塔好人”、“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典型162人(户)。

作为革命老区,木塔乡的烈属和红军后人众多,随着“红旅小镇”创建的推进,这个乡又掀起了关爱“红色家庭”、助力困难红军后人的“助红”新风,去年为困难红军后人捐款37500元,还捐款12万元复建了富丰红军碉堡。

“我们将进一步保护并利用好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提升‘红旅小镇’品位,持续繁荣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乡党委书记陈大圣表示。(通讯员 汪有民 安徽日报党媒云记者 冯长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