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笔者走进泗县长沟镇汴河村蔬菜种植基地,只见一栋栋大棚矗立田间,菜农们将刚采摘好的新鲜蔬菜一箱箱搬出棚外,一片繁忙的劳作场景。
棚内,种植户于元梦穿梭在一人多高的黄瓜苗下,透过密密的叶片,一垄垄地采摘着黄瓜。“我们家今年种了四个棚子,光这一个棚就能收入十来万。现在在我们村,家家户户靠着大棚蔬果种植,住上了楼房,开起了小轿车。”于元梦满足地说。
汴河村地处长沟镇西侧,南临新汴河,西临唐河,303省道和古汴河东西横穿而过。村子旁边有水有公路,灌溉和交通都有着天然的便利和优势,可是在前几年,一季小麦、一季玉米的传统种植模式,一度让当地百姓“捧着金饭碗过穷日子”。
“要想富,就得在改变传统种植模式上下功夫,一亩园赶上十亩田,发展蔬菜种植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为此,在村里的党员代表大会上,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将带动村民致富的调子定在了发展温室蔬菜大棚上。2016年,汴河村在吴口庄红旗路东侧规划温室大棚蔬菜产业园,引导群众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然而,对于建棚子搞蔬菜种植,群众的热情和兴趣并不高。“我们一没技术,怕种不好蔬菜赔了本。二没销路,种好的菜烂在地里心疼得慌。”村民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先后建设64座大棚,种植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等蔬菜。同时在提高种植技术和拓宽销售渠道两个方面发力。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党员种植能手介绍种植经验、带领群众学习观摩,到浙江、上海、合肥等地考察市场等方式,给种植户吃上了一颗稳稳的“定心丸”。现如今,长沟镇汴河蔬菜产业园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基地,共有大棚308座,占地4000余亩,年蔬菜总产值可达2亿元。
“目前我们园区内种植黄瓜、西红柿、西瓜、茄子、葡萄、草莓等瓜果蔬菜,其中以西红柿‘普罗旺斯’种植为主。”汴河村党总支书记姚玉发介绍,“普罗旺斯”西红柿口感甘甜,营养价值高而热量低,而且番茄味十分浓郁。产品销往山东、上海、苏州、宁波、无锡等地。“现在我们村已经成了长三角地区的‘菜篮子’了,只要种大棚,就能挣到钱,菜农的种植信心越来越足了。原来村民想着去外地打工,现在在外打工的人都想着回家发展蔬果种植,村里也能留住人了。”姚玉发颇为感慨。
忙完了地里的小麦收割,村民王翠华又开始到自家的大棚里忙活开了。“这一季的西红柿刚罢园,我就把甜瓜给种上了。”王翠华家前几年因为丈夫生病,欠下了不少外债,成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镇村的帮扶下,王翠华借了五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在村里租了一个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几年下来,她不仅还清了外债,还攒下了一笔“发展资金”。2020年,王翠华投入20多万元建起了两个高标准温室蔬菜大棚,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带动周围村子的农户到大棚里务工,实现了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的转变。
“留下一个营养杈和一个生长杈,多余的枝杈都要掐掉,这样才能保证结出的果子又大又甜。”蹲在瓜架下的王翠华一边麻利地给瓜苗打去多余的枝杈,一边欣喜地算起了收入账:“今年种西红柿挣了十来万,这棚甜瓜收入往小了算也能卖上两万块钱左右。赶明年,我努把力,看看可能再扩一个棚,让俺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单珊)(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 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