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重大决策部署,盘活乡村闲置资产资源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拓宽收入渠道增加集体收入则是关键。
2018年,泾县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全县134个村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对闲置的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摸排,建立闲置资产资源台账。
位于泾县北邑的昌桥乡昌桥村,在全面清查建立闲置资产资源台账过程中实施“两闲”资源盘活利用,双向激活“沉睡的资源”,为乡村发展赋能。
“我们在原废弃的窑厂地块盘活存量土地,创建了泾县昌桥农民创业产业园,规划设计总面积117亩,建筑总面积30000㎡,分为一期、二期、三期。目前一期规划用地为30亩。标准化厂房建筑面积9600㎡。既让昔日的荒地披上了乡村振兴的外衣,又能让部分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真是一举多得。”泾县昌桥乡昌桥村村主任汪道荣说起这个农业产业园带来的好处,高兴地告诉记者。
泾县昌桥农民创业产业园规划图
近年来,昌桥村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把闲置的集体土地和老旧厂房重新整合,从盘活存量、吸引增量、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高度,在三变改革试点的基础上重新打造农民产业园标准化厂房。通过引进企业、集约土地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全力打造泾县北邑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作示范,为打造乡村振兴泾县样板贡献北邑力量。
目前,该农民创业产业园已集约了117亩土地,规划建筑标准化厂房3万平方米的昌桥现代精致高效农民创业产业园,引进农业加工优质企业,资金折价入股企业进驻,加快培育新的村集体经济增长点,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收入稳步提高。目前已经建成了2017年昌桥村利用争取国家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100万元,新建1#标准化钢构厂房650㎡及围墙等基础建设。进驻的第一家企业是一家也是第一家现实零排放污染的加工成品纸箱厂,年交付租金收入5万元。“今年我们继续搭建厂房,积极争取到了中央财政农业发展资金50万元,村自筹90万元,新建2#标准化钢构厂房1500平方米,逐步完善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对外招商,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目前厂房已快封顶。”汪道荣告诉记者。
泾县昌桥农民创业产业园二期一幢厂房封顶中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村集体可经营资产达1.2亿元。经营性资产:农用建设用地167亩;林地471亩;茶园280亩,辖区产业园2处,生产企业6家,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1.4万元。
“根据市场调查和产量测算,昌桥农民创业产业园资产可达5000万元,同时通过农民创业产园创建,让荒废地长出‘真金白银’。”汪道荣说。
针对以前村里种植结构单一,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信息滞后,导致农业产出低,效益不高,土地撂荒问题凸显。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赋予“造血”新功能,昌桥村村“两委”又通过不懈努力,2020年5月昌桥村接手已倒闭的原泾县圆织包装厂资产及债务,经村“两委”召开多次会议,依法解决了各类经济纠纷和矛盾,申请立项泾县昌桥前山产业园,对现有的房产及土地公开对外招租。目前已有泾县绿鑫再生资源责任有限公司(废物再次利用)、泾县禹昌环保建材有限公司(零排放)入驻园区,年交付村集体土地租赁金20多万元。
泾县昌桥前山产业园区(绿鑫再生资源再生产再利用、禹昌环保生产零排放)
“两闲”盘活,除了尊重村民意愿,能让他们从中获益是重点。“自从村里申请立项了前山产业园,通过招聘我有了一稳定的工资收入,禹昌环保建材的活也算是轻松,全都是全自动机械化加工。平均一个月有6000——7000元的收入。”前山产业园员工、昌桥村村民吴福财说。
盘活“两闲”资源,积极开展激活农村资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通过盘活存量建设农民创业产业园,对企业租赁厂房、吸收务工,积极引导企业联农带农、助农增收,振兴乡村。
“泾县昌桥前山产业园开业后,除市场承包租金以外,我们还将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抢抓机遇,始终坚持‘以工促农’的发展理念,依托土地租赁、厂房自建、入股等形式,引进生产加工更优质企业入驻,并结合自身优势不断加快产业化进程,巩固脱贫攻坚为重点,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使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村民家庭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汪道荣信心十足地说道。
泾县县委副书记钱会到昌桥农民创业产业园调研
昌桥村把农民创业产业园、前山产业园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不断强基础、优化环境,在建设发展乡村的同时注入“经营乡村”理念,充分盘活“两闲”资源,力争实现乡村资源价值最大化,让质朴的乡村更具吸引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该村将建章立制,加强农村资产资源管理,建立资产保管制度,明确资产管理和维护方式,提高资产资源利用水平,使村各集体资源变资本,让资本充分在市场流通,在市场流通中实现增值,使原有的昌桥村变的更富裕、村集体经济变的更强,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泾县样板。(钱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