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太和县双龙村:“调”出一片新天地
来源: 冯长福 肖争鸣 2021-05-24 15:39:29 责编: 喻寒松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太和县赵集乡双龙村距离县城七公里,紧靠沙颍河、樱花小镇和森林公园,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近年来,该村依托区位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描绘产业振兴新画卷。

这个村地处皖北平原,耕地面积5400亩,人均1.35亩,长期以来,以小麦、大豆、玉米种植等传统农业为主。“2018年起,我们在驻村扶贫工作队支持下,通过引进产业带头人,大力发展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不再是单一的粮油种植。调优产业结构的同时,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务工就业。”双龙村党总支副书记王利峰告诉记者,目前,村里已建成39亩草莓园、54亩葡萄园和40亩余中药材种植园。

2

眼下正是葡萄夏管时节,在双龙村生态葡萄产业园里,几位村民正忙着整理葡萄枝条,抹芽、摘心、捆绑。葡萄园负责人王学磊是赵集乡界牌村人,曾干土方工程多年,手头积攒了一笔资金。界牌村与双龙村相邻,都在沙颍河北岸。去年12月份,他从双龙村委会租赁了20个大棚,年租金6万元。这些大棚是安徽省煤田地质局驻村扶贫工作队援建的,占地面积约54亩。

3

“我种的葡萄品种以近年广受市场欢迎的阳光玫瑰为主,严格按照绿色有机的标准来种植管理,明年8月份就可以挂果了。”王学磊告诉记者,果园基肥全部用发酵过的羊粪和牛粪,预防病害用生物农药;除草都是用人工,不打除草剂。他还花了15万元安装了一套“水肥一体化”设备。

党参作为中药材,有健脾润肺、补气生津的功效。去年底,在太和县城关镇从事运输业的王磊来到双龙村王勉营村民组,以每亩1000元的年租金流转了40多亩土地,全部种植党参。“我做的是订单农业,与中药材收购商签了合同。种植管理实行五个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打药、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王磊告诉记者,正常年景每亩能收获党参900多斤,按照每斤5元的价格,预计年收入近20万元。

5

在大力发展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同时,双龙村的养殖业也渐渐有了起色。2018年,村干部带领30多名有强烈致富意愿和一定技能的村民,前往养殖业发达的村学习取经,开阔眼界。目前,该村家禽养殖大户有5户,养羊专业户有10户,养牛专业户有6户。村民王卫民虽然身体残疾,但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乐观向上的精神,2016年在沙颖河岸边建起了土鸡养殖场,走上了脱贫致富路,2019年被评为太和县“最美脱贫户”。2020年他的养殖场纯收入达到1万多元。

4

距离村部约200米的利远条粉厂,以豌豆淀粉和玉米淀粉为原料生产粉条,销往四川南充。“全部订单生产,年产量在25万斤左右,每斤批发价2块多钱。”该厂负责人张杰介绍,2019年11月他以每年2万元的租金,租下了双龙村的扶贫车间从事粉条加工。“粉条生产主要在冬春季节,有10多名村民在此务工。”

“发挥毗邻森林公园(横跨城关镇和赵集乡)的优势,村委会统一流转村民土地1242亩,再以每亩每年1200元的价格租给森林公园经营者,种植樱花、桂花、玫瑰等苗木。村民既有土地租金收入,又可在苗木基地务工增收。”王利峰表示,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主要靠村光伏电站发电、大棚和厂房租赁、村集体土地租赁;去年利用县里支持集体经济发展资金60万购买挖掘机一台,从事施工作业,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至51万元。(安徽日报党媒云记者 冯长福 通讯员 肖争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