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工作队助力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发展壮大
来源: 姚森 2021-05-21 10:17:26 责编: 陈亮

微信图片_20201222093315

凌晨三四点钟,夜幕还未散去,天边泛起“鱼肚白”,看似寂静的小村庄里,星罗棋布的蔬菜大棚中却率先亮起了灯光,村民们在地垄棚架间来回穿梭,一辆辆小轮车满载着刚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蔬菜,经过工人的筛检,被整齐地码放在泡沫保温箱里。大棚外,来自全国各地运输蔬菜的卡车“你来我往”奔忙在崭新的村村通道路上,操着各种口音的批发商正与村民们讨价还价……进入五月份以来,这样忙碌的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在秦场村各处上演,这些蔬菜也将以这里为原点,随着疾驶的车轮奔向全国各地的农贸市场,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

秦场村位于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刘圩镇东部,小黄河、老濉河、小余沟等河流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凭借着优越的自然禀赋,该村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种植业、养殖业基础较好,加上便利的交通环境,因此十分适宜蔬菜种植业的发展。“和传统的粮食种植村不同,我们秦场村村民一直有蔬菜种植的习惯,种植户有100多家,但长期以来都是分散种植,一家一户‘单打独斗’,面积和产量都很小,没有统一管理,更没有统一的品牌和思路,因此受市场的钳制很大。”秦场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孟凯介绍说,怎样把绿色蔬菜变为致富产业,成为了驻村工作队亟需破解的一道难题。

image001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驻村工作队进驻以来吃住在村,很快和村民们打成一片,村里种植蔬菜的“好把式”更是成了队员们上门“取经”的常客。经过半年多的走访调研,工作队逐渐也摸清了秦场村蔬菜种植的底子。“村民们大多是在自家的地上种植一些普通品种的时令蔬菜,经济价值不高,菜农使用的大棚也都是简易大棚,这种大棚对土地利用率不高,保温性能差,种出的菜不能保证品质,因此在市场上卖不上价。”孟凯说。

为了进一步提升“菜篮子”收益,帮助村民增收致富,村里安排农技推广专家上门服务,并定期开设蔬菜种植培训,让村民们足不出户就能学到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达到无公害有机蔬菜种植的标准。

只有技术还不够,村民种出的菜要有销路才靠谱。近年来,秦场村积极谋划发展思路,紧紧抓住“东向发展”机遇,打通了通往江苏省泗洪县的两条通道。2020年以来,该村对上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对下充分启动民力,先后投入资金30万元,铺修水泥路面1000米,清理小余沟、开挖田间沟2000多米,新建、维修桥涵20座,不仅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也让蔬菜物流的血管更加通畅。目前,全村拥有“双培双带”示范基地两个、“双培双带”示范户57个,项目也从最初的蔬菜种植扩展到了无籽西瓜、瓜蒌、金银花、玫瑰花等特色产业。在帮扶单位及各级帮扶下,秦场村采取鼓励引导,资金扶持,积极帮助解决种、养大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带动了全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目前现在我们村已建成一栋2400立方蔬果冷库,正在和江苏蔬菜加工企业洽谈蔬菜配送业务,努力打造无公害有机蔬菜生产、物流、营销的产业链,实现高质高效的蔬菜配送平台,打响我们自己的品牌,不断拓展农业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农民群众的增收渠道。”谈及未来的发展,孟凯信心满满地说。(通讯员 姚森)(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 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