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街道天桥村:垃圾分类“分”出绿色新生活
来源: 杨海梅 2021-05-13 09:28:04 责编: 何兰

170412817928

​垃圾贯穿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垃圾分类看似是“小事”,实则是“大事”,既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社会文明水平,又彰显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为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的科学管理,提高广大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三山街道天桥村推行“三三三”工作法,在机制、队伍、宣传上下功夫,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见实效。

图片1

完善“三项机制”,下好垃圾分类“一盘棋”

为解决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等问题,近年来,三山街道天桥村牢牢树立垃圾分类“一盘棋”思路,先后建立完善联席会议、监督制约、奖惩等“三项机制”,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效运行。在天桥村江滨花园小区有一个“曝光台”,用于张贴小区居民关于垃圾分类出现的各类问题。“以前贴的曝光照片可多了,现在偶尔看到,说明我们小区垃圾分类做得越来越好,群众的配合度越来越高!”小区居民付伟笑呵呵地说,垃圾分类到位了,环境也变漂亮了,这多亏了我们村委会、小区物业管得好!

组建“三支队伍”,竖起一道文明“风景线”

天桥村凝聚党员先锋队、议事会成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三方合力,组建三支队伍,做好垃圾分类指导投放工作。党员先锋队和志愿者重点做好垃圾投放规定时间的宣传指导,且每日额外坚守点位3小时,劝告居民按时按点投放垃圾,议事会成员则认真做好晚上7点半以后的垃圾分类指导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居民的分类意识不强,有的老人也不懂怎么分,我们就手把手地教,好几次,居民看着我们把快餐盒、饮料瓶从瓜果皮和剩饭剩菜里‘打捞’出来,逐一分类投放,都觉得不好意思。通过思想上加深认识、行动上加强引导,小区居民基本上都能做到精准投放了。”党员志愿者陈玉妹说道。

图片2

坚持“三种模式”,让垃圾分类宣传“无盲区” 

为让村民的分类意识转换为自觉行为,天桥村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和常态化宣传模式,确保垃圾分类宣传全覆盖无盲区。按照“线上+线下”齐发力、“宣传+培训”两手抓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党员先锋队、志愿者队伍做垃圾分类点位宣传员,在小区语音循环播放相关音频,及时排查更换相关公益广告;还借助公益短信及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媒体优势,推送垃圾分类宣传信息,对生活垃圾分类进行广而告之,形成多管齐下、人人知晓的浓厚氛围,逐步实现从“要我分”向“我要分”的转变。(审稿:刘津)(杨海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