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认为与合伙人的账目算不清,自己要是结清村民的地租,担心会吃亏被动,听了‘法治门诊’范律师的释解劝导,让我认清楚了,账目结算和兑现地租是两码事,于情于法不能拖着地租不给,我明天就发、不欠一分”。不久前,涡阳县马店集大胡村9户村民与租地大户王某爱在“法治门诊”律师的调解下,186亩地租在范律师现场监督下,10多万元租金兑现到户。
今年年后,大胡村村民流转土地租金迟迟没有收到,焦急之下找到王某爱要地租,王某清以与合伙人有账目纠纷不愿发放,多次争执无果甚至要发生冲突。村民无奈到村委会、镇政府反映。在调解处置中,大胡村“法律门诊”律师范德民下村了解走访,安抚群众情绪,面对面和王某清交流沟通,讲明法律责任和社会影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王某爱认清形势,与群众达成租金发放保证。“通过律师法律调处,很快化解这起关系群众利益的纠纷,体现了法治的进步,自己对结果很满意”,范德民说。
去年9月,该镇围绕以法治访,在全镇15个村(居)开办“法治门诊”,由村级法律顾问按照服务项目要求,每半月到“法治门诊”坐诊,每月在服务村开展一次法治大讲堂,随时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指导村委会开展村民自治,打通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打造基层调解工作新阵地。该镇开办村级“法治门诊”以来,“法治门诊”律师坐诊6次,解答群众咨询17余人次,让公共法律服务更有温度。
该镇党委负责人李运峰介绍,当前宅基地纠纷、土地纠纷、婚姻纠纷等问题很常见,老百姓不想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纠纷,小事往往能积成恶果。在村级设立“律师门诊”,满足基层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使信访群众弄清了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扭转群众信访不信法的观念,也促进基层组织依法治理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