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根扎在基层开出绚丽之花——记涡阳县公吉寺镇犁耙小学副校长杨平
来源: 2021-04-19 15:46:44 责编: 武长鹏 陈亮

安徽日报客户端横图

“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2010年的秋天,23岁的杨平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审核,成为一名“三支一扶”支教志愿者,之后她被分配到涡阳县公吉寺镇犁耙小学从事教学工作。时光荏苒,光阴似箭,一转眼就过了十多年。

杨平是安徽大学2008年的毕业生,十一年前,她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三支一扶”号召,回到了农村最基层的乡村小学——涡阳县公吉寺镇犁耙小学。十多年来,她从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成长为教育一线的骨干力量,2013年9月她开始担任犁耙小学教务主任,2016年9月又成为了犁耙小学副校长。

现在农村教育缺教师,尤其是有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很多年轻教师来了又走了,部分农村学校俨然成了“教师培训基地”。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通过教师招考考到基层学校,这时候他们没有工作经验,缺少教学实践,通过三五年的锻炼,这些教师在教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往往会选择“跳”出农村,到城市发展。而且越来越多的家长更倾向于将孩子送到城市里上学。农村教育越来越不被看好,农村学校学生越来越少,有经验的教师也越来越少。

杨平说,在这十余年的农村教学工作中,也有很多亲戚、朋友、同事曾劝她参加选调进城,但面对农村学生渴求知识的眼神,面对农村家长的殷殷期盼,她多次放弃了进城的机会,毅然决定留在农村。

据了解,每天上班,杨平都要骑着电动车在30余里的乡村路上奔波,寒来暑往,几度春秋,她用青春回报着农村的教育事业。自2010年以来,杨平一直担任着两个班的数学课和班主任。在十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她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杨平介绍说,教学工作关键有三,首先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教学,工作中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风格。课前研究教材,细化知识点,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采取教学方法;教学中严格要求,及时发现学生错误,分析原因并予以纠正;课后加强沟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课程的想法。其次教育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相对固定却又变幻莫测,突发的教学冲突会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要不断提升自我,并将学习所得内化为独特的教学理解。还要关爱、尊重学生。农村学生多半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对亲人的思念、孤独感都会影响在校表现及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关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些年杨平所带的班级在公吉寺学区组织的教学质量检测中均名列前茅,并且多次取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杨平本人也多次获得市、县表彰,如涡阳县“优秀教师”、涡阳县“优秀督导员”、亳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等荣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每次重温那段过去的时光,我对人生都会有新的感悟。农村的教学生活丰富了我的阅历,提高了能力,磨砺了意志。”杨平说,路漫漫,求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日子里,自己会带着这份热情,继续做好工作,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农村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茹金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