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涡阳县石弓镇党委、政府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目标,以公共空间清理为重点,结合三长制工作,围绕河、路、林作文章。
认真调研分析,统一干群思想。为做好此项工作,石弓镇党委通过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充分讨论进行公共空间清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准后,不等不靠,稳步开展。首先提高村干部的认识,讲清道理,统一思想,然后由各村召开五老人员座谈会、村民代表会,进一步摸清家底,同时明确标准和措施,原则是“违法占地不补偿,矛盾化解不上交”。通过对示范点的打造,使广大干群看到公共空间清理的好处,增强干部群众对公共空间的清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实施计划。为扎实推进公共空间的清理工作,石弓镇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多方征求意见,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方案。按照“摸清家底、制定计划、分类实施、加强管护、增加收入、建立台账、完善制度”的工作步骤,稳步推进。在实施过程中,坚持既定原则,明确权属关系,做到“划清界线,守住底线”,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明确清理范围,突出工作重点。公共空间清理的实施依据是以1994年第二轮土地承包为基础,把三荒(山坡荒地、荒滩河滩、荒地)、四边(河沟边、地边、塘边、庄边)和占用集体空间的土地、房屋、机械和公共设施作为重点清理对象,主要解决姓“公”还是姓“私”的问题。经过调研,整理出公共空间清理存在的15个方面的问题,形成清单,并制定出相应的指导意见,下发给各村,便于对照实施。
做到“四个结合”,助力乡村振兴。空间清理与路肩整治相结合,促进生态振兴。由于镇村道路在多次整修时路基逐渐抬高,群众在路边开荒种植致使路肩高低悬殊且宽度不足,有的地方甚至路肩完全消失。通过公共空间的清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实现了路肩平整宽阔,并且做到“沟见底、边见线”。空间清理与农田水利相结合,促进产业振兴。近年来,农田水利的基础设施因部分群众开荒时填平了地边沟、地头沟,受到了一定破坏,致使防汛排水不畅,农作物减产。通过公共空间的清理,疏通了中小沟,做到沟沟相连,沟沟相通,重新发挥了排涝功能。空间清理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促进文化振兴。石弓镇依山傍水,包河穿境而过,包河岸边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有陈抟卧迹、仙人巷、万宝泉、遗履桥和道竹桥等十余处文化遗迹,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千古流传。但多年来包河岸边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岸边高低不平,有的地方落差达3-4米,岸边住户都没有出路,人文景观的保护开发更无从谈起。空间清理与干事创业相结合,促进组织振兴。通过公共空间清理,路变宽了、树变绿了、水变清了,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自然得到了提升,大家认为镇村干部能干事、会干事、干实事、干好事,融合了干群关系,同时也激发了村干部的内生动力,增强了村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如山后村原来就是一个多年落后的村,通过公共空间清理,让群众看到了希望,干群关系更加和谐,通过村务公开,村务透明,工作设岗定责,分工明确,工作效率也得到提高,各项工作也都提升了名次。群众都说:“这届干部真干事,乡村振兴有希望。”
2020年,石弓镇重点围绕公共空间清理,改善生态环境,“一次投入,长远受益。”河道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公共空间清理共计2870余亩,其中林地1940余亩,河(沟)滩地930余亩。公共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有力推进了乡村振兴和社会的发展。(张爱民 董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