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赵贤军:守护英灵五十载 初心不改担使命
来源: 高波 2021-03-31 10:59:29 责编: 陈亮

微信图片_20201222093315

“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3月26日上午,笔者随着县委宣传部来到了泗县东赵集烈士陵园,走进园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伫立的烈士墓,视觉转换间,我们看到一位老人在墓前驻足,弯着腰轻轻打扫着,每打扫完一处,都用标准的姿势敬个礼,让笔者看了肃然起敬。

image001

这位老人就是赵贤军,今年75岁,出生于泗县大杨乡,曾被评为2020年“中国好人”。1964年他报名参军,1966年在国防通讯施工中不幸严重骨折,导致下肢残疾,被认定为一级伤残军人。1969年,赵贤军退伍返乡,偶然得知,他家屋后乱土堆里葬着淮海战役中牺牲的387位无名烈士。“一定要为这些烈士做点什么,让后人不忘历史,缅怀先烈。”赵贤军暗下决心。

image003

几十年来,赵贤军用自己的方式为烈士英灵们铸碑刻字,起先用木头刻字铸墓碑,但经过风吹日晒,没过多久字迹都慢慢风化脱落。他想着“石碑更长久,更符合烈士们的身份”,于是第二块石碑就这样出现了。通过四处求助、政府募资、爱心人士捐助等方式,赵贤军收到了很多的石碑,也为这些烈士铸刻了属于他们的名字。

“2005年起,赵贤军开始担心这387名烈士会湮没于历史烟尘中。他决定要让烈士们有个永久的‘家’。他先是辗转找到了1948年时任淮海战役转运站站长的李第凯,请他写了一篇碑文。随后,他开始筹集资金修建烈士陵园,这么多年过去了,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如今的东赵集烈士陵园已经呈现规模,烈士英灵们有了真正的‘家’。”大杨乡宣传委员吕伟介绍道。

初心不改四十载,勇担使命“守墓人”。如今的烈士陵园,松柏常青,芳草如茵,建有300余平方米停车场,建成的淮海战役泗北纪念馆,成为了大杨乡青少年道德教育基地。墓道两旁,是挺拔的宝塔松和高大的法国梧桐,陵园四周,生长着宝塔松、龙柏等700多棵树木。老人年逾古稀,行动不便,却经常拄着拐杖,到陵园里清理杂草,擦拭墓碑,用行动践行“初心”。

今年迎来了建党100周年,在这历史时刻,作为普通党员的赵贤军,不忘自己的初心,还经常多方联系,希望摸清烈士的姓名,联络烈士的后代。“有生之年,有幸帮助完成修园铸碑这件大事,有幸陪伴烈士左右,略尽绵薄之力,为每位前来的祭拜者传颂烈士事迹。”老人始终坚守那份沉甸甸的信念。(通讯员 高波)(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 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