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总结宣传脱贫攻坚取得的显著成效,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汊河镇以“感恩共产党,奋进新时代”为主旋律,积极打造“乡村振兴,‘河’你一起”活动品牌,为乡村振兴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一、“河”你一起说说我的脱贫之路
“早些年儿子因为一场交通意外离世,儿媳不久改嫁,留下一个年幼的孙子和我们老两口相依为命,生活一下子变得很困难,但是没有办法,日子还要过下去。”汊河镇延塘村史学金说道,“我一直认为,成为贫困户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在2014年我们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那个时候,我就立志要凭着自己的努力让一家人摘掉‘穷帽子’,多亏了党的政策好,老伴的慢性病第一时间办理了慢性病证,吃药看病都有政府补贴,孙子上学政府也积极帮忙申请教育补助,也不能总是想着靠政府养我们一家,趁着身体还能干,家里还有块地,2017年的时候,我种植了6.5亩的雪松树,政府照顾我,不光帮我申请了种养业补贴,还安排了农技人员给我培训种植技术,雪松的长势不错,年年都能带来一笔不错的收益,利用空闲时间再出去打打零工,家里的长期收入来源有了保障,孙子读书成绩也不错,老伴的身体状况在村医定期上门体检、调理下也越来越好,日子是越过越有希望了。”
二、“河”你一起听听她的帮扶故事
“做为汊河镇政府一名普通的干部,从2017年至今我已经在扶贫道路上行走了三年多了,在这条路上,我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这其中我有困惑、有苦恼、有退缩,但更有成长中的坚定、挫折中的奋进、收获中的喜悦。”刘漫漫说起这些的时候脸上洋溢出腼腆的笑容,“17年第一次去村里见到我的贫困户吴奶奶的时候,当时吴奶奶一家一脸愁容,原来是错过了村里安排的统一体检,手上正拿着体检单犯难呢,我主动请缨给她们一家当司机,领着她们到医院的各个科室检查,体检结束后,奶奶一家嘴里对我不停着说着谢谢的时候,我感到心头一震,鼻头一酸,觉得原来给与贫困户力所能及的帮助时真的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也更加理解了脱贫攻坚工作的真谛,自那之后,三年多来,风雨无阻,吴奶奶家有需要的时候我总是第一时间到场,从最开始的不了解不熟悉到与他们交心、让他们放心,到最后通过我和贫困户的一起努力成功实现脱贫,我收获的不仅是他们的笑容,更是自己内心那一份更加坚定的责任感。”
三、“河”你一起算算群众的脱贫账本
通过村“两委”干部、帮扶责任人等力量,帮助群众算好脱贫“五笔账”。一是算好脱贫政策账,结合明白单,逐项向脱贫人口解释其享受的政策措施,增强群众的认同感。二是算好脱贫明白账,通过贫困户申请书与收入核查表,对比建档立卡前后的经济收入差距,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三是算好生活变化账,与脱贫群众细聊脱贫攻坚以来在衣食住行和就医、就学等方面产生的变化,增强群众的实惠感。四是算好社会帮扶账,与群众细数脱贫攻坚以来各级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以及社会组织等各种形式的帮扶,感受“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增强群众的关爱感。五是算好环境改善账,与群众细说脱贫攻坚以来村镇“双基”建设的进步,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强群众的幸福感。通过帮助群众算好脱贫账,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发展信心,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跟党走、听党话的决心。
四、“河”你一起看看村里的产业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2020年汊河镇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393.41万元在相官村李庄组建设智能温室钢构玻璃大棚3座及附属设施,该项目主体为钢结构玻璃大棚,防风抗雪、耐腐蚀能力强;附带内外遮阳帘,可自动调节控温;内设水帘及风扇等设备,可有效调节室内湿度;设有自动喷水滴灌设备,可自动完成农作物浇灌工作并大幅度节省水资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前景及可持续发展潜力,目前该项目已经投入使用,项目共带动增收贫困人口259户431人,户均增收1000多元,同时该项目已带动五名贫困人口就近就业,人均年务工收入可达10000余元。2021年汊河镇再次发力,认真谋划,积极争取扶贫资金近1400万元,建设蔬菜加工、粮食烘干、仓储厂房等项目,所有项目均已进入测绘规划阶段,预计下半年能够全部完工,项目投产后,年均收益可达100万元左右。
“乡村振兴,‘河’你一起”系列活动通过回顾脱贫攻坚这几年来发生的点点滴滴,细细倾听每一位帮扶人的帮扶故事,和群众一起感受这几年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引导汊河镇全体干部群众牢记嘱托,积极奋进,“河”我们一起奋发向上,谱写汊河美丽新篇章。(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