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热心肠”:爱于心 践于行
来源: 苗荃 2021-03-18 15:38:55 责编: 何兰

170412817928

​在龙湖街道碧桂园社区,有这样一位“热心肠”,他常怀乐于助人之心,经年累月,默默地帮助着身边的人,不计代价,不图回报,用善良和真诚谱写着世间最美丽的诗篇,他就是三山一家人志愿者协会的郜玉贞。

园区里的“摆渡人”

2016年初,刚搬进碧桂园新家不久的郜玉贞,看到因园区面积大、人口多,开发商提供的摆渡小巴承载量有限,导致社区居民进出多有不便,就萌生了想要组织爱心车主闲暇时为大家免费摆渡的念头。他的想法和一起参加过志愿服务的赵飞飞不谋而合,两人一合计,说干就干!很快,就组织了20多名热心车主成立起了爱心车队。每到周末,大家就自发的聚在一起,免费接送园区的居民进出,第一次活动他们接送达200多人次。

为了方便组织管理,郜玉贞就和赵飞飞商量,给车队起了个响亮的名号——“碧桂园一家人爱心车队”,他们给车辆张贴了统一标识,然后把车牌号和车队的简介张贴在小区内的每个公交站台,扩大宣传。在郜玉贞的引导和劝说下,一共有一百多名热心车主加入了爱心车队。

随着车队的壮大,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也越来越多,为了增加更多的志愿服务项目,2017年11月,“三山一家人志愿者协会”成立了,郜玉贞担任协会副秘书长,负责外宣工作。那段时间,如果来到碧桂园,你总能看到一个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身影在不停的忙碌着。

协会里的“热心肠”

2017年底,“三山一家人志愿者协会”为贵州黔南州边阳镇贫困学校发起了募捐活动,协会里的志愿者们纷纷慷慨解囊。得知那里的孩子们缺医少药,郜玉贞坐不住了。他利用自己在医药公司工作上班的优势,向公司提出申请,最终成功以1000多元的成本价购买了一批价值5000多元的药品,种类涵盖消毒、消炎、感冒、抗病毒和蚊虫叮咬等多种常用类别,为协会省下经费,用以购买更多其他物资。爱心药品平安抵达贵州,受到了孩子们和支教老师的一致欢迎,当地的村两委还给郜玉贞他们发来了感谢信,至今仍被他珍藏。

这些年来,为关爱特殊群体,参与志愿服务,郜玉贞总是说的少,做的多的。2018年,协会组织开展了关爱“孤寡老人”的一对一结对活动,和郜玉贞结对的是75岁的李阿姨。李阿姨的三个子女,有两个在国外,还有一个在南京,都不能在身边照顾。和李阿姨结对后,每天早上的一句“晨安”问候,成为了郜玉贞确认她身体是否康的固定“暗号”。因为相隔仅一个单元楼,李阿姨家中无论发生大小事情,郜玉贞都能在第一时间赶过去帮忙。天气晴好的下午,只要郜玉贞有空,也都会和李阿姨约着去龙窝湖边散步,谈生活,谈工作,谈家庭,不知不觉中成就了一段忘年交。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这位“热心肠”的公益人,谁也想不到他的家庭也面临了厄运。2016年,郜玉贞的妻子被确诊患了脑胶质瘤。“当时医生告诉我,妻子患的是脑胶质瘤,要及时动手术,需要大笔的治疗费用,而且成功的概率很低。我整个人都是懵的。”回忆往事,仿佛就是昨日。

面对上天的刁难,郜玉贞不想低头认输。为了能更好的照顾妻子,他下定决心向公司请了“长假”。自妻子患病,他走遍了国内各大医院去求医。哪一种药物最有效,哪一种偏方有奇迹,哪一家医院医疗水平高,他们全部一一体验。放疗,化疗,再放疗,再化疗,无时不刻的透支着妻子的身体。积蓄花光,背负外债,郜玉贞也要将妻子治好。他唯一最想做的,就是陪在爱人身边,好好照顾她。

经过几年的不断恢复和积极治疗,妻子的身体日趋稳定。看着妻子的头发因为手术全部理掉,又看着她从一个“小光头”长到了现在的一头秀发,郜玉贞说:“我感觉我经历了你的重生。”而妻子也说:“父母给了我第一次生命,老公是你给了我第二次。”

“自从牵手的那刻起,我就从未有过放手的想法。往后余生,我们将继续‘搀扶’着前行。”对于爱人经历的一场命运的浩劫,让郜玉贞深深体会到了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也更加坚定了他对特殊人群的关爱的信心,他说:“我一定要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战“疫”,预备党员“不预备”

2020年初,社区疫情防控的号角响起,郜玉贞也全身心投入到战“疫”中来。每天数十小时都在辖区内“辗转”,协助社区给居家隔离对象上门送菜,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居民发放免费口罩,搬运整理辖区内爱心人士捐赠的物资等。他总说自己是个陀螺,每天都在社区各个岗位转,在不停的“辗转”中,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而且越转越有劲。

看到社区党委动员党员支援门岗排查工作时,郜玉贞也是第一时间报名,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压榨自己的最大精力。由于碧桂园社区车流量大、车道多,虽然原本设定的2个小时一班岗,郜玉贞基本上都是连续值守3、4小时。考虑有很多年纪大的老党员,以及家里有孩子需要照顾的女志愿者,郜玉贞主动承担了中、晚餐的值班时段。每天,重复的登记信息、告知温馨提示,手酸了也没有时间休息,嘴巴说干了也来不及喝水,还常常因为来不及吃饭要饿着肚子,郜玉贞从未抱怨过。

回顾那段日子,郜玉贞印象最深的是,门岗退至飞马大桥的那天,下了大雪,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天空中飘落,唯一的抗寒物资只有一把雨伞,仍然阻挡不了大雪的肆虐,大家的头上,衣服上全是雪,鞋子和裤子全是湿的,他笑着说:“那天,我真的明白了歌词里说的冷冷的冰雨往脸上胡乱的拍是啥感受。”那个天是真冷呀,冷的牙齿打颤,但因为大家都在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郜玉贞觉得再冷也是值得的。

40多个日夜,郜玉贞瞒着家人奋战在疫情防控的各个角落,毫无保留地奉献自我。他想用自己的方式,默默为这场“战役”贡献着力量,预备党员“不预备”。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2020年7月,芜湖遭遇了几十年一遇洪水险情,作为三山一家人志愿者协会会员的志愿者,郜玉贞也积极响应社区的号召和安排。志愿者们负责的是园区院内院墙部分的巡逻,郜玉贞看到社区同志们连续奋战,体力大多透支,默默选择大家最为疲乏的深夜或凌晨参与日常巡逻,尽最大可能减轻社区同志们的工作量。

郜玉贞的儿子郜一鸣看到他总是凌晨去巡逻就问他为什么不白天参加,郜玉贞说:“家园是我们共同的,需要大家一起维护,我选择深夜巡逻是因为那个时间大家容易麻痹,另外也可以照顾到白天上班的那些叔叔阿姨们。”父亲的话深深打动了郜一鸣,7月17日,是他中考结束的日子,也是他跟随父亲的郜玉贞脚步共同参与志愿服务的第一天,从那天起,一直到巡逻结束,他一直参与志愿服务,期间从没有抱怨过路远,也没有抱怨过天热。开学前,他对郜玉贞说:“爸爸,以前我不明白你为什么总是喜欢做志愿服务,现在我才明白,为他人奉献,真的能成长自我。爸爸,谢谢您!”

4公里,这是碧桂园社区巡逻线路的长度;4小时,这是每次巡逻所需的时间。这个夏天,郜玉贞已经留下了不知多少的汗水,走了不知多少路程。令人欣慰的是,洪水无情人有情,碧桂园的党员群众团结一心,奋力抢险,终于战胜了洪灾。

不管是疫情期间,还是在抗洪阶段,郜玉贞都受到过其他人的质疑。有人问他:“你都快40岁的人了,还积极入党,还参加这么多的志愿活动,你图什么?”郜玉贞总是这样回答他们:“当你把奉献和志愿当做一种生活时,你就会明白我的感受,我只是用我的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践行初心和使命!”(苗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