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能没有爱,爱是生命中的甘泉,即使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树枝繁叶茂;爱是生命中的色彩,把有限的生命装点的绚丽多彩。如果说母爱是一条温柔的河,那么父爱就是撼不动的山,挺拔伟岸。总是在最需要的时刻,将生命高高托起……
2020年6月,三山经济开发区保定街道焦湾村村民徐安明的儿子被查出患上了急性髓系白血病。他捐髓救子延续生命,花光家里所有积蓄和借来的几十万元外债为儿子进行了移植手术。“就算是豁出老命,也要救儿子的命,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不会放弃。”是他父爱如山的写照。
噩梦降临,平静生活遭遇变故
徐安明,今年51岁,三山经济开发区保定街道焦湾村洋三组一名普通村民,和妻子育有一子徐兵兵,由于家境贫穷,导致夫妻俩长期感情不和,全家生活仅靠徐安明的薄弱收入来维持。2010年徐安明家赶上村里拆迁项目,让原本贫苦的家庭稍稍有了好转,儿子徐兵兵也在同年娶上了媳妇,日子虽过得清贫,但也算幸福,没多久儿媳妇便为儿子诞下一儿一女。虽然儿子学历不高但也算努力,一直从事美团运送订餐工作,每天从早上7点不到一直跑到深夜12点,生活的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身边的朋友常常和徐安明开玩笑说:“现在儿子也成家立业了,你可以在家带带孙子,享享福了”,可对于徐安明来说却没有享受到多久的幸福。本以为日子可以这样越来越好,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命运再次和徐安明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2020年6月的一天儿子徐兵兵身体忽感不适,连续高烧多天,去了几家医院检查,6月29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最终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突如其来的噩耗,犹如晴天霹雳,让他整个人都沉浸在一种绝望与无助之中。徐安明说:“我开始都不愿意相信,儿子一向都很健康,连感冒都很少有,怎么会得这种病……”儿媳妇得知后终日以泪洗面,“躺在病床上,什么都不能吃,全靠打点滴输入营养液。”而这家人面对的不仅仅是儿子病情的加重,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医疗费。
徐安明回忆道,经过最初的慌乱,他镇定了下来,决定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儿子治好。为了治好儿子的病,50多岁的徐安明陪着儿子、儿媳辗转奔波各医院。每次去外地治疗的时候,一去就是好几天,为了照顾儿子,他能在病床前一宿一宿的不合眼。两个月的住院治疗,一下就花尽家中所有的积蓄,巨额的医疗费已成为家庭的重负,让这样的小家庭花费了130多万,为了儿子的高额的医疗费,他们变卖了房子、车子,还背上了几十万的债款,可儿子的病情却没有好转……
燃起希望,捐髓救子延续生命
徐安明想给儿子最好的治疗,但医生说,化疗效果不好,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骨髓移植,徐安明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在一次与病友家属的交谈中,徐安明偶然得知,亲属的骨髓更容易配型成功,得知这个消息后,徐安明立即到医院做了相关检查。检查结果令他非常欣慰,他的骨髓与儿子的完全匹配。攥着那张检查单,徐安明心里早已做出了决定。“我要捐骨髓救儿子的命,抽多少都行。”虽然父子的骨髓能配对上,但是移植手术需要大量费用,“生了这个病,就是无底洞,已经这样了,只有面对。”
儿子曾一度反对过徐安明的决定,他要求出院,“已经花了这么多钱,不治了。”可徐安明说,回家了就是等死,说着说着,父子俩都哭了。最终确定了在今年1月12日进行移植手术,倒计时的那几天,徐安明几乎没有合过眼,心情很复杂,在他的眼里这是他唯一的希望。手术过程中,医生用像钉子一样粗的针管一次又一次的扎在徐安明的腰部,他记得那天他对医生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多抽点,多抽点!”为了可以救儿子,这位父亲非常坚强。
经34天的观察,儿子的骨髓移植手术成功了,随后也从移植舱转移到普通病房。人们常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自的不幸, 但无论境遇怎样的不同, 父爱都是天地间最伟大, 最无私的爱。见儿子的手术成功了,一家人总算松了一口气,儿媳妇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2021年2月10日徐兵兵终于出院了,一家人赶在了春节前一天回到家中。
又现排异,急需捐款渡过难关
2021年2月21日晚徐兵兵突感不适,随即赶往芜湖弋矶山医院就诊,医生告知是因为细菌感染出现了排异现象。肠排、膀胱排、尿血、拉肚子等等,让徐兵兵的体重剧减,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徐安明看着儿子被病魔折磨的黑瘦黑瘦的脸庞,心里想着就算是豁出老命,也要救儿子的命,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不会放弃。而要治疗排异最少还要25万,每天还要吃抗排异药,一天就是300-400元,一个月的药费就要1万多,儿媳妇黄艳霞也发现乳腺有肿块,正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自从徐兵兵住院后,一家人都没有工作和经济来源,家里能卖的都卖光了,亲戚朋友也借无可借了。
徐兵兵今年才32岁,有两个可爱的孩子,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情让他的人生跌入低谷,也让他们的家庭陷入了绝境。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宝贵的,谁都渴望活下去。特别是徐兵兵,他期望活下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希望活下去陪着孩子成长。但是现在高昂的医疗费已经让他们无能为力,他们期望社会上的好心人和企业能够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陈娩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