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陈付桂是青阳县丁桥镇官埠村王苯组村民, 2014年因他妻子患精神残疾,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于当年年底就脱了贫;他们家脱贫如此快,一是依赖国家扶贫好政策,二是因为他勤劳苦干。
陈付桂的妻子患抑郁症,一遇刺激就发作,什么事都干不了,还需要人照顾;她平时也只能做一些呆板的事,很多农活都是陈付桂一人干。但是,陈付桂的身体也不好,他患有三高,血糖高至12点多。可那时,儿子在上学,妻子又有病,陈付桂只有拚命干活,才能摆脱贫困。
因为要看护妻子,陈付桂无法到外地务工,就是在本地工厂干活,大家获悉他患血糖高,也不要他;他只能依靠在家干农活致富一途:他种植了12亩水稻、15亩油菜、20多亩小麦;另外,他还搞稻田养殖龙虾和池塘养鱼;不仅如此,他每年还养100只鸭和几十只鸡。他做的这些事说起来就要半天,做起来更是繁琐,真可谓“一年忙到头,四季无闲时”。
陈付桂说:“我家的事多,老婆又帮不了多大忙,很多事都是我一个人慢慢做。每年4月份我就开始做头遍田,5月份开始做第二遍田,然后开始搞直播或者抛秧,之后割油菜、收小麦,准备种晚稻,6月份要将田里的龙虾收起来,7、8月份开始抛晚稻秧,再到9、10月份收割晚稻;期间还要进行田间管理,比如除草、施肥等。有闲空时,我还要割草喂鱼、养鸭……我一年四季除了下雨下雪,没有一天休息。”陈付桂就是这样勤劳苦干,并在国家的扶贫政策助力下顺利脱了贫。
脱了贫的陈付桂并没有止步不前,他想进一步致富奔小康。可他知道如果要致富仅靠拚命干活是难以办到的。陈付桂干了20年的村民组长,有丰富的农业技术和农村经验;他还是一个有头脑的人,善于思考。他知道,现在农村请人难,人工费用又大;可自己经济能力有限,只有一台小型拖拉机;如果时间允许,他会自己犁田,有时为了赶农时,他不得不请大拖拉机做田;收割时,除了倒伏的稻,他都请收割机。作为一位资深的农民,他深深懂得:不能误农时。如何才能做到不误农时又少花钱呢?陈付桂琢磨了一套“错季” 种植养殖模式,以便充分利用时间做好各种农事。
陈付桂不仅在规划农事方面摸索出一套科学方法,他对自己身体状况的调节,也有自己的独特做法;他说:“我儿子现在南京工作,我的负担轻多了,干活不需要那么拚命了,我更注意自己的身体了。我知道吃多了血糖会升高,吃得太少又没劲干活。所以,我根据自己的劳动量控制饮食。”勤劳脱贫的陈付桂,利用科学方法,苦干加巧干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