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这是什么呀?”新年刚过,泗县瓦坊乡王集村的美好乡村农耕文化馆迎来了一群可爱的小朋友。胶轮车、板车、犁、耙、磙子等农耕时期的老物件,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也勾起了家长们对过去生活的美好回忆。
“现在种地都是机械化了,这些老物件是几辈人的记忆,无声地记录了乡村的变迁,是看的见、摸得着的乡愁。”年过六旬的朱其美老人说,当年自己正是抱着这样一种想法,才开始筹划建造农耕文化展览馆的。
朱其美,瓦坊乡王集村人,一名入党51年的老党员。2008年,朱其美老人所居住的泗县瓦坊乡小冒村作为全乡美好乡村示范点,开始实施整村搬迁。村民们拆旧屋搬进乡里统一建造的高大宽敞的新民居,很多人将家中曾经在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一些诸如牛槽、石碾子、马灯之类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给丢弃。朱其美老人看到这种情景,内心很是觉得可惜。
“如今赶上了好时代,大家生活好了,新农村要建设好,但传统的农耕文化更得传承。为了留住乡村的历史,俺要建个馆!”朱其美老人下定了决心,并于2009年开启了老物件的收集工作。
那几年,老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全县各个乡镇跑,只要是看见谁家还有过去留存下来的一件物品,哪怕是一双草鞋、一件蓑衣,都会跑断腿、磨破嘴去向人家索购。走得远了,聊得开了,远近庄子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主动跟他联系,给他提供线索,帮助他收集整理。正是因为有了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朱其美信心更足了,更有干劲了。十余年来,老朱一直为农耕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奔波忙碌,乐此不疲。
众人拾柴火焰高,老朱陆陆续续收集到近200件物件展品,瓦坊乡党委还帮助老朱他们和王集村两委协商,将王集村老村部无偿提供给他做展馆使用,泗县美好乡村农耕文化陈列展览馆顺利诞生。
“我们展览馆,共分两层,楼下是大型农具,楼上是农耕文化生活的小物件。我手边这个叫水磨,以前把米啊、小麦啊、黄豆放上去打成浆……”参观中,朱其美老人一边说,一边还亲自给参观的人群示范过去民间磨豆腐的操作过程。
“作为民间自发筹备的农耕文化展览馆,据我们所知这是全市第一家,我们对此十分支持,并将给予重点扶持和帮助。”泗县民政局社团管理股负责人说道。
“这个展览馆能让下一代看到我们当年的生活,体会到老一辈人的辛苦,感恩新年新生活的幸福,非常有意义。”带着小孙子前来参观的王大爷深有感触地说。
“新年新气象。今年,俺想为馆内每一件展品都做上文字解说,还想把俺们村庄这么些年的沧桑巨变制作成视频播发,更直观地展现村庄的变迁,教育下一代!”谈到展馆的未来,朱其美老人满怀信心地说道。(通讯员 杨秋秋)(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 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