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清晨,泗县人民医院一间病房的门被轻轻推开,一名护理人员轻步走到病床前,迎来忙碌的一天,查看护理记录、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完整检查一遍后,她转向下一个床位。她就是泗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士长吴翠梅。
“一上阵就是实战,分秒间关系生死。”这是吴翠梅的岗位箴言。心血管内科承担着全县及周边地区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病情复杂、变化大,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吴翠梅对于自己分管病房的每一名患者的病史、化验指标、治疗方案、用药情况都牢记于心。无论用药还是营养液、饮水量,吴翠梅对病人的护理都做到分毫不差,几十年如此。
半年前,一位曾患过急性心肌梗死在心血管内科支架植入手术的患者因在家中不规范服药,再次出现胸痛。急诊送入泗县人民医院救治,再次进行急诊PCI手术治疗。因患者第二次患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随时可能出现心脏骤停等危及生命情况发生,吴翠梅带领值班护士轮班开展护理巡视及各种床边护理工作。经合理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患者顺利康复。出院后患者大为感叹:“是泗县人民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以往患者为表示感谢,大多是给医生赠送锦旗,可这位患者特意制作了一幅“护理精心”的锦旗赠送给吴翠梅和她的护理团队。
如履薄冰、如沐春风,吴翠梅常这样形容一线护理工作的感受。她的理解是,护理岗位承载着组织和患者的信任,必须严谨细致。一天上午,吴翠梅查房时发现87岁的李大爷目光有些呆滞,生命体征检查却基本平稳,她便叮嘱当班护士“多留意”。不出所料,晚饭后李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钾减至常人一半,血氧饱和度急速下降到56%。吴翠梅结合医嘱立即实施急救:静脉补钾、高流量呼吸、通知重症病房做好插管治疗准备。一连串有序的救治操作,把李大爷从死亡边缘拽了回来。李大爷的儿子在亲眼见证了惊险一幕后,激动地不知说啥好,一个劲儿地鞠躬致谢。
“生命转瞬即逝,紧急关头,要第一时间判断情况并迅及处置,来不得半点犹豫。作为护士,不是量体温、测血压、打针送药那么简单,关键时刻要有与死神拔河的本领。”当日交班,吴翠梅结合这起急救案例提醒大家说。
采访中,笔者发现一个现象,护士进病房叫床号的时候,对于年长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患者听了心存暖意喜笑颜开。护师贺方圆解释说,这都是护士长给我们的“特殊规定”,她让我们一定要像对待家人般的对待每一位患者。
“别看一声称呼,真是很暖心。”一位七旬左右的王阿姨告诉笔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王阿姨年前从重庆到江苏睢宁探亲途经泗县时,没成想因心血管病情无法返乡,刚入院时心情很糟。吴翠梅每次见她一口一个“阿姨”的叫着,陪她聊聊家长里短,还帮忙在其手机下载抖音,缓解她的“思乡之情”。如今,王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成天还乐呵呵鼓励其他病友加油战胜病魔。
“护理是爱的艺术,爱到深处情自浓!”把患者当亲人,心里始终装着患者,吴翠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医护人员的责任担当。
92岁的王奶奶,是吴翠梅重点护理的患者,今天她要出院了。吴翠梅记着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发现王奶奶已经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就想看你一眼。”说这句话时,老人的眼睛湿润了。
“奶奶,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啊,第一……”吴翠梅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又左叮咛右叮嘱了一番,并亲自将老人送出大门。
有人说,医务人员和患者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他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能让患者感动,那是因为医务人员用真情守护病人。
一次,一位病人两个女儿对诊疗活动有误解,在护士站大喊大叫,并扬言一定要“讨个说法”,病区顿时布满紧张气氛。吴翠梅上前了解到,病人家属当时情绪激动,并说“如处理不妥,要大闹病区”,护士小李准备报告保卫部门,被吴翠梅拦住。想到病人家属的态度,真不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十几分钟过去了,大家紧绷的神经突然放下了:吴翠梅和病人家属微笑着手挽手从病房走出来,患者家属主动表示积极配合诊疗。紧张的医患矛盾就这样轻而易举解决了!对于这件事,吴翠梅是这样理解的,“医院、病房毕竟不是让人愉快的地方,更何况他们还有身心上的病痛,我们要用心和家属沟通交流,站在他们的立场去考虑,用心聆听他们的想法,相互理解最重要。”正是这样的理念,使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难题”都迎刃而解。在病区,时常有病人来询问:是吴护士长的病房吗?一般来说,病人都是奔着医生来的,而在泗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许多病人及其家属却经常奔着吴翠梅护士长入院。“心血管内科有吴护士长在,医患关系十分和谐,患者满意度不高都难!”作为同一团队,泗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吴嘉鸿欣喜地说。
这就是吴翠梅,31年护理生涯,无影灯见证了她奔忙不息的身影,手术台陪她度过了炽热的青春年华。她用奉献浇灌生命,用敬业守护健康,用进取践行使命。31年如一日,她用爱心谱写了一曲白衣天使最美的奉献乐章。(通讯员 刘海峰)(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 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