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发扬“三牛”精神,培养乡村振兴“牛支书”
来源: 朱立杰 2021-02-01 10:57:08 责编: 陈亮

微信图片_20201222093315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在基层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的战斗堡垒。培养村党总支书记学习发扬落实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民服务孺子牛的“三牛”精神,使村党总支书记在政治上强起来、在作风硬起来、在带领村民致富上能起来,让更多的“牛支书”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涌现出来。

 艰苦奋斗的老黄牛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村党总支书记要持续发扬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积极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紧盯特殊困难群体等短板弱项,大力发展村农业产业,千方百计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充分利用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把乡村振兴短板补齐,提升兜底保障人员生活质量,增强脱贫稳定性,确保不致贫不返贫。

泗县积极培养引导村党总支书记充分用好国家扶持惠民政策的能力,结合村庄发展规划,大力实施可持续型、可带动就业致富型的产业类项目,带头谋划建立“双培双带”示范基地。带动和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给乡村振兴带来更多源源不断的生机。逐步形成“能人大户+就业岗位+资产收益分配+群众增收”的完整农村产业扶贫链条,为村庄、群众置办一份可靠稳定的家业。真正实现“支书带领群众干,一个带起一大片”的振兴场景。同时使村党总支书记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得到有力的淬炼,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为能够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资产。如“闪光在外地,奉献在家乡”的泗县黑塔镇小梁村党总支书记王守元,通过两年多时间,2020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高达100万元,把小梁村从落后村变成经济强村和美丽乡村。

为民服务的孺子牛

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第一时间是向村级为民服务中心进行求助。村党总支书记要甘做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做好群众求助“第一印象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将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解决好。提高村党总支书记统筹解决村庄事务的自治能力,是构建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

乡村要发展,群众是主体。村党总支书记要紧密团结服务群众,深入到群众内部。积极参与到邻里纠纷、信访维稳等矛盾化解中来,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本地风土人情创新“枫桥式”工作机制,学会用群众的方法来解决群众问题。通过爱心超市、十星级文明、最美泗州人评选等有效平台,激发群众自治动能。主动团结村“两委”干部,充分挖掘“旗牌星”联动工作机制,有效地激发村党员干部参与村庄事务的积极性,让村党员干部成为村党总支书记的得力助手。团结好驻村工作队这一“外来”亲人,“拧成一股绳”,充分利用好驻村工作队这副“良性催化剂”,让驻村工作队用先进的工作理念和创新的工作方法,跳出“圈子”看问题,钻进“圈子”出点子,为基层治理出谋划策,为村庄自治添砖加瓦。如泗县王宅村党总支书记王云提出“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几年来,王宅村未发生社会治安案件,民事纠纷调解成功率100%。该村连续两年被评为“五面红旗村”,并荣获安徽省省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村。

创新发展的拓荒牛

近期,泗县各行政村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谋划村庄发展规划。村党总支书记在乡镇和驻村工作队的配合下,以村级为主体,做创新发展上的拓荒牛,与时俱进适应农村生产经营的新形势,带领村“两委”干部及群众积极谋划“十四五”发展目标和产业规划,充分激发发展村庄带领群众致富的动力。

根据村庄的自然生态环境、特色资源要素以及发展现实基础,因地制宜地编制村庄规划。保留特色亮点,结合现有产业布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使农村人居环境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地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五小”新型田园经济。推深做实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一户一块田”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到能灌能排,旱涝保收。加快土地流转,将家庭劳力转入加工、合作社等产业就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双保障。如泗县黄圩镇在县“两会”后,为更好学习贯彻好县“两会”精神,开展“学县两会精神、谋发展、话振兴”村党总支书记擂台赛。各位村党总支书记对“十四五”怎么干,讲思路、亮点子、谋发展。全面激发和调动了村党总支书记,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干事创业活力。(通讯员 朱立杰)(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 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