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否振兴,治理是否有效,要看基层治理能力行不行、强不强。近年来,泗县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通过围绕党建这一中心工作,为民服务中心、综治中心两个平台,县镇村三级联动,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志愿服务四项活动,“五面红旗”评比;形成“12345”乡村治理工作法。构建党员干部带头示范,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共进”,群众全面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围绕一个中心,提升乡村治理组织力
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提升乡村基层治理组织力。近年来,泗县积极探索“党建+乡村治理”模式。认真履行 “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为抓手,统筹推进平安乡镇建设各项工作,加大信访化解力度。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治理标准化建设,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的村民自治组织。发挥先锋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推动乡村治理的责任担当。推动基层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带头示范、带动群众参与,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以稳定作为做大的政治任务,不断压实强化工作职责。增强政治警觉,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进一步抓好发展第一要务,镇村社会经济平稳运行;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抓实抓细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公共安全;进一步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不断夯实社会和谐稳定基础;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真正做到问题发现在一线、矛盾排查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
用好两个平台,增强乡村治理亲和力
以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为宗旨,用好为民服务中心平台。充分发挥好为民服务中心的作用,始终把为民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阵地建设好,不断完善充实服务项目,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第一时间是向为民服务中心进行求助。做好群众求助“第一印象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将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解决好;如:社保缴纳、土地确权等。实现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结,诉求矛盾一次性化解,宣传政策解疑答惑一次性明白。把群众诉求的第一个平台建设成群众办好事的第一个地方,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感。
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为准则,发挥综治中心作用。泗县将镇村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在党政的统一领导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协作配合、精干高效、便民利民的实体化工作平台,实行实体化运行,发挥实战功能,做到一个体系领导、一个平台统揽、一个机制运行、一个窗口服务,协调配合,高效便捷,规范有序,实现“一站式”服务。实行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并加强“学枫桥重化解建机制保稳定专项行动”工作,落实责任制,细化分工,加大力度化解,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
实施三级联动,形成乡村治理凝聚力
突出上下三级联动机制,凝聚起乡村治理的磅礴力量。泗县政法委、公安局、检察院、司法局等多家单位与乡镇形成联动机制,以政法干警为主体,对固话用户家庭、单位或商户,实行“五对一”千名警察“走万家、进万户、访万人”的平安送到家活动。(即:政法干警、镇干部、派出所干警、村干部、网格员“五对一”包保),把服务群众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畅通并缩短群众反映问题渠道。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工作能力,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
突出重点真抓实干,以实际行动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如泗县黄圩镇,多次联合县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等多家单位,整治取缔非法经营加油站点、非法石油天然气5家,改安全隐患200多项。组织县镇“两代表一委员”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平安创建知识。开展“七五普法”和“法律六进”活动。积极开展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治理活动,与黄圩派出所、镇中心学校、黄圩中学联手打造安全的教育环境,开展法制宣传,为学生上法制教育课。县、镇、村三级联动,为扎实推进“平安乡镇”建设壮大了力量。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高。
开展四项活动,强化乡村治理带动力
党员干部当好先锋模范,承诺践诺带动群众参与治理。党员干部带头发扬勤俭节约、简办婚丧的新习俗。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端正婚姻观、恋爱观,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自觉抵制奢侈浪费、炫富斗富、盲目攀比等不良风气的影响。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合理划定红白喜事消费标准、办事规模等,使农民群众心中有尺度、行为有准则。签订“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红白事”承诺书等。通过党员示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
党员干部做好志愿服务,积极联系农户发挥服务作用。泗县充分利用网格员人熟、情况熟、风俗熟等优势,不断优化人员调配,将其转化为乡村综合治理中坚力量。实施“十户联保、邻里守望”小网格化管理,织密社会管理服务网格。网格员佩戴红袖章进行入户走访做好日常巡逻日志;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化解,最大限度将各类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做到了“让红袖章飘起来,让群众的安全感强起来”。
争创“五面红旗”,激活乡村治理创造力
以“五面红旗”争创为引领,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能。近年来,泗县深入开展“脱贫攻坚红旗村”“环境改善红旗村”“乡风文明红旗村”“信访维稳红旗村”“基层党建红旗村”为主要内容的“五面红旗”争创活动。完善“党建+乡村治理”的工作模式,坚决落实党建各项工作制度,牢固树立管党治党意识,创新推进“党建+乡村治理”品牌建设。让“党建+乡村治理”的过程,成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提升的过程,广大干部和党员激情能力作风大提升的过程,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过程。
以“一抓双促”作为主战场,优化乡村振兴治理环境。通过“五面红旗”争创,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各项任务目标在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探索“法治+德治”“法治+自治”“法治+综治”乡村治理新模式,切实化解信访矛盾。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治安、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社会治理明显改善,有力提振了广大干群的精气神,推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通讯员 朱立杰)(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 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