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东街道老干部党支部获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称号
来源: 张君毅 何丹丹 2021-01-15 09:11:28 责编: 陈亮

微信图片_20201222093315微信图片_20210115091636

宿州市埇桥区道东街道老干部党支部,成立于1990年,现有党员18人,其中80岁以上的有10人。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支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突出政治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四有”工作法持续提升离退休干部工作质量,取得显著成效。

2020年,宿州市埇桥区道东街道老干部党支部荣获由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中共安徽省委老干部局联合颁发的“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称号。

组织生活规范有序,实现老有所学

“活到老,学到老”是道东街道每个离退休干部的真实写照。尽管老干部支部党员年龄偏大,组织不便,但支部紧跟大局和形势,与在职党支部同等标准做好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坚持精心筹划、克服困难,把学习放在首位,把思想教育作为离退休干部工作的主线。每月30日为支部“党员活动日”,组织老龄党员过组织生活,在组织学习、讨论活动时,注意突出重点,注重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支委每月一次例会,党支部每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在组织学习中,有些老党员虽然年龄大、身体差,但党性强,只要能走动,哪怕是拄着拐杖也坚持参加学习。每月支部活动、会议、学习及出席人员均有记录,出席率均达80%以上。对长期生病在家,行动不便的同志,做到入户传达文件精神,并把相关资料送到家,保证学习不留死角。

微信图片_20210115091643

在抓好常规学习之余,支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学习活动。例如: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有关学习教材、文件及时发放给支部党员,要求每个党员写心得、在支部“学习园地”上交流。每年“七一”组织离退休党员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增强党性意识。老干部支部党员每月自觉交纳党费,并主动补缴2008-2015年党费近万元。通过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有效拓展了老干部交流渠道,夯实了支部组织载体,进一步深化了支部学习教育效果。

街道建设勇当先锋,实现老有所为

老干部支部支委一班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奔走在助力发展,为民服务的第一线,涌现出一批好人好事典型。

积极搭建“找茬”献策平台,结合党的建设、文明创建、棚户区改造、经济发展、民生工程等街道中心工作,定期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听取老干部对街道发展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向街道党工委反馈。组织有能力的“五老”同志参与街道关工委工作,发挥“五老”优势,鼓励老干部用自己积累的知识、经验,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实现新发展。如前往宿州市第八小学为小学生讲故事、与他们共同猜灯谜;开展网吧义务巡查活动,净化社区网吧环境,营造良好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组织离退休干部编写100余万字的儿童素质教育读本,每年9月开学季赴辖区学校给学生们讲述历史,引导青少年不忘国耻、奋发读书;开展离退休干部与贫困留守儿童“一对一”帮扶活动,对辖区贫困儿童进行捐款、送去米面油以及书本读物;每学期对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的留守儿童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寒暑假自愿轮流排班组织留守儿童到街道图书室写作业,给他们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等。

微信图片_20210115091648

支部多名同志报名参加“乡贤调解人才库”,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好辖区综治调解工作,如街道在劳动巷进行土路改造硬化工程,个别住户对此工作不配合甚至妨碍工程进度,居住在此的离退休干部主动出面做思想工作,最终获得了住户理解,该项工程也得以顺利竣工。在宿州市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际,支部成员个个都是文明创建工作的宣传员。他们充分发挥自己威望高的优势,在各自住所小区大力开展文明创建宣传工作,用言传身教影响自家人、带动周围人。在离退休支部的组织引导下,离退休干部离休不离岗、退休不退志,胸怀大局,乐于奉献,自觉自愿发挥作用,为促进街道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化养老引领风尚,实现老有所乐

老干部支部坚持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踊跃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倡导转变养老观念,变原来的物质养老为文化养老,把“文化养老”作为建设“文化道东”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增进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推动了道东街道群众文化和全面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为实现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乐”提供平台,在全社会形成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敬老孝老的良好风尚!

老年组织层出不穷,老年文体活动异彩纷呈。如每年春节组织离退休干部为留守儿童家庭写春联、为贫困儿童、残疾儿童家庭送春联到家。依托社区老年艺术团、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等平台,二胡、口琴、地方戏清唱等极大丰富了离退休干部的精神家园。支部不定期举办主题读书讲座、邀请专家解读中国共产党发展史、邀请区纪委领导召开讲座通报宿州地区反腐形势、邀请书法家举办书法讲座、召开纪念八一建军节座谈会重温人民军队发展史、组织游览高铁站、植物园和党建文化主题公园等多项活动。支部建设有30㎡的老干部活动室,室内空调、茶水、图书、报刊杂志等一应俱全。健身活动室配备了乒乓球台、羽毛球场、跑步机等十余种健体器材。离退休支部坚持给老干部订阅《老年报》、《宿州广播电视报》和《皖北晨刊》等报刊,丰富离退休老同志晚年生活。

服务保障深入有力,实现老有所养

为及时掌握离退休干部生活情况,帮助离退休干部解决实际困难,老干部党支部坚持做到“四必访”,即老干部生病、住院必访,老干部家庭遇到困难和问题必访,重要节日必访,老干部丧偶必访,做“离退休干部的贴心人”。

坚持对特困党员进行特殊救助,每年定期组织老同志进行健康体检。如离休干部杨某家庭情况比较困难,老伴过世早,小女儿从小瘫痪在床,儿子已经过世,哥哥生病需要他照养。党支部定期派人去他家中探望,为他解决生活困难。退休干部曾某,生病长达一年多,卧床不起,精神恍惚,认不清人,支部时常派人前去探望照料。病故后,支部又组织离退休党员前去吊唁。

微信图片_20210115091653

有的老干部认为自己年老、体弱、多病,生命有限了,产生了悲观情绪;有的老干部思想偏激,常因一些家庭小事闹矛盾,造成家庭不和;有的老干部不注意日常保养,使病情加重等。针对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党支部推心置腹、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做“离退休干部的协调员”。如老干部支部委员董某,在北京做心脏大手术,花费十几万元,老伴患重型糖尿病,生活不能自理。两位老人没有专人护理,生活困难。党支部派人来到董某家中,协商解决其二人的护理问题。党员杜某独自居住在小区十楼,倘若出现突发情况,后果十分危急,经支部协调处理后,其子女、好友经常与他通电话,报平安。

针对老干部反映集中的问题,支部积极反馈建议完善社区养老体系建设。2020年,道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化全科医生、公卫人员、护士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使特殊家庭签约率达100%,履约率达95%以上。此外,街道在原港口社区基础上,投资约45万元,建成约700㎡的道东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置有休闲娱乐区、中医理疗区、健康评估室、图书阅览室、服务咨询室、日间照料室、配餐间等,主要面向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健身康复、精神助乐、助餐配餐等服务项目。为满足辖区老年人就近养老服务需求,增设了8张床位,实现了“日间统一照料、夜间分散居住”的服务模式,形成以道东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轴点,“15分钟服务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网络。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干部支部对离退休干部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及时化解了矛盾,沟通了感情,维护了离退休干部的正当利益,也取得了老干部对工作的认可,促进了离退休干部工作水平的提高。支部同志退而不休,奉献余热,始终关心和支持街道发展,为推动美好道东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通讯员 张君毅 何丹丹)(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 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