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深夜,因为气温骤降,宿城街头鲜见行人车辆,一辆闪着警灯的白色依维柯在街头缓缓向前行进着,这是宿州市埇桥区红十字会救援大队的人员正在街头巡逻。车到市立医院门口时,队长王伟民发现一个人躺在路边门面门口睡觉,他们走上前,叫醒了睡觉者。
这是一位30多岁的妇女,裹着一个塑料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队员上前与之交流,她很抵触,不愿提及露宿街头的原因,当听说要送她去救助站时,她说什么也不愿意去。经过半小时苦口婆心的劝说,她愿意去相对暖和的地下室休息,于是王伟民开车带着她来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云集地下室,给她留下大衣、棉裤和棉鞋御寒。听说她没吃饭,王伟民又到超市买了泡面送给她,临走前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并告诉她有困难随时打电话。随后开着车继续巡逻了。主城区巡逻一圈已是凌晨。这是自12月20日以来,埇桥区红十字会救援大队救助的第9位露宿街头者。
志愿者对街头露宿人员进行规劝
早在2014年冬,宿州市埇桥区民政局就联合区红十字会并救援大队开展“暖冬行动”,对冬夜露宿街头乞讨人员进行救助活动。民政部门提前做好防寒防冻工作部署,准备了棉被、大衣、棉鞋、食品等救助物资,由区红十字会救援大队组织志愿者夜间上街巡逻,每天都对可能住人的桥洞、涵管、废墟等进行搜索,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及时进行救助。
夜间徒步巡逻
为了确保流浪乞讨人员能够及时被发现、救助,埇桥红十字救援队还在宿州广播电视台交通频率进行公益宣传,并公布了埇桥红十字应急救援大队电话,捆绑到手机,广大市民如果发现有露宿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拨打电话后,无论何时何地,志愿者们都将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实施救助。为了保障电话24小时畅通,充电宝成了队员们应急包里的常备物资。8年来,宿州市城区范围内从未发生一起因严寒导致的冻死冻伤事故,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和困难群众约680人次,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对蜗居桥洞人员进行施救
急群众所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直是宿州埇桥红十字救援队的志愿服务宗旨。哪里有需求,哪里就会有他们的身影。“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深夜巡。”年复一年,王伟民和他的团队将一如既往地巡逻在深夜的宿城街头。(通讯员 桂振岭)(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 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