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傍晚,泗县屏山镇村民朱慧芳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到镇里的花卉苗木基地,把没有卖完的花卸了下来。“今天卖了三百多块钱的花,我自己净赚了一百块钱。”她掸了掸身上的土开心地说。
朱慧芳几乎每天都来基地里拿花到市场上去卖。“不要从自己口袋里掏钱都能做生意,这是真正的无本买卖。”笔者了解到,花卉苗木基地建成以后,为了让困难群众能用勤劳的双手获取收入,基地鼓励农户免费拿花卉和绿植到市场上售卖,卖不完的当天可以到基地退掉,然后再结算购买花卉的金额。“把钱挣到手里了,才给基地老板买花的钱,只要出劳动就能见钞票,这样的活哪能不想着干呢?”朱慧芳说。
。。
放眼望去,整个基地里蝴蝶兰、宝莲灯、粗肋草、竹芋等花卉苗木争奇斗艳映入眼帘。基地主打凤梨、红掌、吉利红等三大系列20多个花卉品种,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年产值近5000万元。一个传统农业乡镇从种粮到种花,泗县屏山镇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将产业提升工程落在实处,让当地村民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截至目前,花卉基地已引领、带动周边100多人就业和发展现代农业,其中,贫困户就业40余人,创业20余人,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致富提供了保障,为调整产业结构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据该镇党委书记仝昆鹏介绍,下一步该镇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花卉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做大做强泗县“北花园”,通过支持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先期发展特色产业,辐射、带动当地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就业、创业,为实现贫困户高质量脱贫提供强大产业保障。
近年来,泗县围绕“花世界”做文章,重点打造了小宋梨园、通海桃园、大路口蝴蝶兰园、屏山花卉园、泗城薰衣草园、三湾郁金香园等花品牌。以花为媒,以花会友,坚持鲜花牵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该县已经把花海经济打造成展示形象的窗口、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的载体。
好风景带来好前景,该县在发展花卉等特色经济的同时,走好生态扶贫之路。坚持生态建设与脱贫致富有机结合,探索出薄壳山核桃种植、乡村绿化、生态护林、造林奖补等扶贫新模式新路子,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扶贫共赢。积极建设薄壳山核桃、酥梨、黄桃等规模化林业产业扶贫基地,完善“基地+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扶贫基地吸纳大龄贫困人口就业,从事蔬果育苗、苗木管理、果实采摘等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在获得收入的同时,又能照顾家庭,受到贫困群众的欢迎和认可,取得良好的扶贫效果。为鼓励贫困群众参与乡村绿化,增强自身发展动力,对贫困群众新栽植的树木,达到一定规模、绿化效果较好的,还给予加倍奖补。贫困群众参与乡村绿化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家庭收入得到增加,乡村环境得到美化,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形成乡村绿化与造林奖补有机结合的共赢局面。(通讯员 单珊)(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