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泗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扶贫开发的总要求,以系统规划为引领,以精准扶贫为抓手,以产业扶贫为重点,以增强内生动力为关键,全力实施脱贫攻坚行动,通过两大“扶贫产业示范带”联结贫困村,合力奏响扶贫攻坚最强音。
走进泗县屏山镇的花卉产业扶贫基地大棚,映入眼帘的是育苗区摆满架子的凤梨和红掌,盆盆紧挨,簇簇相拥,绿意十足。“年初就在花卉基地干活了,到点下班,工资按月发,还能照顾家,别提多好喽!”韩金霞是泗县屏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个朴实地道的本地农民。因丈夫生病致贫,辛苦操持半辈子,如今家门口上班,她通过自己的双手与汗水,将生活过得红红火火。“把土地租给公司,每亩1000元旱涝保收,在棚里干活每月2700元。俺干一份活可以领土地分红和劳务工资‘双份收入’,这活越干越有劲儿!”
“ ‘输血’不如‘造血’,产业是致富增收的‘摇钱树’,贫困户要想实现脱贫致富,最重的就是发展产业,种下‘摇钱树’才能让他们实现收入可持续。”企业带领贫困户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是泗县特色产业扶贫的亮点,也是全县产业扶贫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县扶贫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前只知道打工挣钱,现在学会了创业致富。如今住上了楼房,有了车子,过上了幸福小康生活。对于未来,我信心满满,明年计划再扩种草莓7亩,力争年收入突破30万。”墩集镇石梁河村脱贫户尹丹辉作为脱贫致富农民代表,在“庆丰收•迎小康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舞台侃侃而谈,向全省人民分享自己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的历程。
别看尹丹辉现在说话这么轻松,可在3年前来说丰满的理想还只停留在残酷的现实中。2016年,尹丹辉的孩子不幸患上白血病,80多万元的治疗费让这个曾经家境殷实的小康户变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得知尹丹辉家庭情况后,驻村工作队和包保干部为了帮助尹丹辉鼓起再种大棚草莓的勇气,办理了小额扶贫贷款,开始筹划种植草莓。经过多方学习草莓种植技术,2017年租了7亩地开始种植草莓,第一年实现净收入10万元。尝到甜头后,2018年又扩大种植10亩,当年净收入15万,并成功摘掉贫困户帽子。
产业发展促脱贫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把泗县打造成全省扶贫开发的样板,泗县加强规划引领,高标准编制了《泗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纲要》,快速启动实施了两个产业扶贫示范带建设。其中,南部产业扶贫示范带覆盖7个乡镇、26个贫困村,重点规划建设墩集草莓生产示范区、大路口山芋生产示范区、丁湖镇火龙果种植示范区等8个示范区。北部产业扶贫示范带覆盖8个乡镇、27个贫困村,重点规划建设大庄中草药特色种植带、设施蔬菜示范区和光伏发电示范点等8个扶贫开发项目。(通讯员 贺微微)(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