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黄圩镇:党建引领小康路 干群共谱振兴曲
来源: 2020-12-03 10:32:28 责编: 安徽党媒云

170412817928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也是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在这场必须打赢的战役中,泗县黄圩镇王宅村不等不靠,主动出击,以建强基层党组织为工作核心,以“党建+”为抓手,多管齐下、持续发力,实现了村出列、户脱贫、人富裕、环境美、产业旺、乡风文明的华丽蜕变。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为健全村级班子队伍,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黄圩镇王宅村以“抓党建促脱贫”为工作基本导向,把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难点作为党建的着力点、切入点,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专题学习等载体,充分发挥村党总支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展现党建工作的价值创造能力。黄圩镇王宅村党总支书记王云积极主动与驻村工作队成员、村两委成员谈心交流,因村制宜、因人而设对党员干部进行多种形式素质教育,使干部队伍能够把党的各项政策精准落实到户。实施村里的到村到户项目,都要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全部公开、公平、公正,真正做到干部担当作为,群众暖心放心。黄圩镇王宅村认真领会贯彻落实“争创五面红旗、实施五牌联动、助推脱贫攻坚、引领乡村振兴”精神,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始终处于全镇前列,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五面红旗村”。

聚焦脱贫攻坚,增进民生福祉

基于对村情民情的精准掌握,和对贫困户致贫原因的精准摸索,黄圩镇王宅村通过在产业、就业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构建了精准扶贫的新格局。黄圩镇王宅村始终牢固树立“脱贫摘帽不是终点”的理念,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团结干群关系,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夯实贫困人口基础信息,落实产业脱贫等“十大工程”,依托特色扶贫产业带动,着力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稳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户收入。在全体村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2016年王宅村作为泗县第一批出列的贫困村,摘掉了贫困村帽子。2019年初在贫困县退出接受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时,王宅村贫困户错退率、漏评率为0,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001%,群众知晓率、满意度高达100%,为泗县脱贫摘帽贡献王宅力量。

抓好产业发展,提升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曾经的王宅村,产业结构单一,全村6680亩土地几乎是一季小麦一季玉米的传统种植;村民零星地进行养殖且规模较小,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的土地荒废较多。面临这一现状,王云同志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扬长避短、合作共享,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近年来,在王宅村先后落成蔬菜种植基地项目、204KW和60KW的两座光伏发电站、主体培育工程等项目,初步形成光伏发电、大棚果蔬种植多元化产业结构。王宅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年年创新高,从2014年的0万元到2016年出列时8.3万元,再到2019年的43万元(含光伏发电收入),2020年已突破50万元。目前,王宅村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贫困村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改善人居环境,倡导文明新风

改善人居环境,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一场硬仗。如今,群众“腰包”鼓起来了,村集体经济壮大起来了,王宅村又开始想方设法引导群众转变传统思想观念、革除陋习,养成讲卫生、重健康的好习惯。结合实际情况,该村制定出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及户下环境改善计划清单,以“爱心超市积分”为抓手,并对照“六净一整齐”“七不七要”标准,鼓励群众自行开展户下环境卫生整治,激发其内生动力。通过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村容村貌、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

在矛盾纠纷调处方面,每当碰到群众不理解的情况,王云同志都能带头很耐心地向村民解释,在政策执行工作推进过程中积极做好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工作,努力减少信访隐患。全体村干部本着“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移”的原则,在化解信访矛盾时正面解决村民合理诉求,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近几年,王宅村未发生过社会治安案件,民事纠纷调解成功率100%,吸毒贩毒、邪教组织、传销案件发生数均为零,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乡村振兴打下良好的基础。

黄圩镇努力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时强化工作机制,夯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人员力量,让广大群众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让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更亮。(通讯员 房绍运 谷宗跃)(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