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泗县大力营造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氛围,从细处做起、从小处做起、从现在做起,真正做到让社会要素“动”起来,让实体经济“活”起来,让营商环境“优”起来。一个个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一个个项目得以高效推进,是泗县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跑出的“加速度”,也是泗县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员强化监督、护航经济发展的缩影。
“从办执照、税务登记到刻制印章,没想到只要半天的时间就能完成开办企业的全套流程!”泗县新发地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钱传刚接过免费刻制好的印章后,不断点赞泗县的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民。钱传刚的点赞背后,是泗县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持续推行“一窗通办”政务服务跑出来的速度,也是泗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取得的成效。
暗中“挑刺揭短”,疏通“堵点”治“痛点”
“大厅内环境整洁,工作人员服务热情态度好,办理业务速度快,讲解清晰,雨天办业务人不多,相对而言,税务、医保和市场监督三个部门的人较多,但排队叫号也都耐心等待,秩序井然。但是,因为下雨路滑,在地上放了拆的纸箱铺好却没有固定,建议用胶带固定一下,这样会给前来办业务的群众带来更多的方便。”监督员宋敏敏在企业大厅值班,细心的她仔细观察着......
破解工作瓶颈,解决实际困难,真正优化营商环境,泗县建立了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制度,聘请了116位社会监督员。涵盖了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个体工商户、大学生创业者以及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新闻媒体、群团组织、社区居民等社会各界人士。社会监督员既是收集各项涉及营商环境信息的“侦查员”,又是市场主体和政府部门之间“联络员”,还是政府面对社会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宣传员”,更是泗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监督员”。同时,将监督员分五组,实行半天班工作机制,轮流到企业服务大厅坐班巡查,监督窗口人员服务态度、工作效能、“最多跑一次”等情况,查摆企业办事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深挖问题根源。政府部门、社会监督员、市场主体携手同心推进工作有序高效开展,不断开创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新局面。
推进监督全覆盖,让清正之风吹遍所有实体经济
创新方式方法,泗县营商办组织全体营商环境监督员直插企业,下车间、到工地、看项目,查看实情,纾困解难,为企业发展厘清思路,切实为各类经济体解决实际困难。计划对全县473家企业实现走访监督全覆盖。坚持以着力优化泗县营商环境为统领,盯住“关键少数”,查找问题,全面了解掌握目前全县企业情况。通过走访释放泗县优化营商环境正能量,进一步压实监督员的责任,真正发挥监督员战斗堡垒作用。
推进监督走访全覆盖,让清正之风在泗县企业中随风吹拂。发挥宣传教育“润物无声”的作用,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通过监督员的走访、宣传、教育等,开展“量身定制式”解决问题,不断增强走访的针对性。让“泗县优化营商环境之歌”在实体经济中传唱、清正之风在实体经济中吹拂。
打好“督”“责”组合拳,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
组织监督员深入实体企业走访调研,重点查找机关部门履责不到位、服务不到位、惠企政策落地不及时等问题,并向企业发放金融机构政策宣传册、《泗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汇编》等,听取企业意见与建议,接受企业举报。在全县各便民服务大厅(窗口)和重点企业设立意见箱,不断延伸监督触角。
此外,切实推动“一网一门一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上门办”等便企利企措施落地见效。持续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实施企业发展清障护航行动。督促税务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等涉企部门做深做实服务企业文章。结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重点查处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问题。进一步加大力度,会同县纪委、六纪办、大督查办联合对全县优化营商环境中存在的各类不利因素,加以整顿,严肃问责。
在泗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116名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员高度重视、统一思想,适应新形势新时代新发展格局的需要,不断扩大监督员作为“侦查员”“联络员”“宣传员”的影响力,寻求泗县优化营商环境的新发展和新突破,走出一条有泗县特色的“监督员”之路。(通讯员 刘群英)(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