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嘎、嘎……”清晨,在琴溪镇旵山村,村民郑有龙舞着双臂驱赶鸭群,一大群鸭子从鸭棚中走出,张开翅膀扑向山脚下、田野里,欢快地觅食。郑有龙从贫困户变成了如今的养鸭大户,一路沟沟坎坎,在精准扶贫的政策帮扶下走上脱贫之路,用汗水浇灌出勤劳致富、脱贫攻坚之花。
2014年以前,郑有龙除了务农再无其他经济来源,收入微薄,生计难以维持。2014年,扶贫的春风吹遍乡村大地,镇村干部在村上宣传精准扶贫的政策,他向村上递交了贫困户申请书,通过村级评议、公示,他被评选为村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村帮扶干部和村书记一直关心农户的脱贫,“我们想办法给他的家庭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解决他的后顾之忧。”旵山村陶书记说,村里为郑有龙申请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另外通过相继实施了入户路硬化、自来水入户、房屋改造等工程,极大改善了他家的生活条件。得知郑有龙有一定的养殖技术,只是缺乏资金和技术保障,扶贫干部结合郑有龙的家庭实际,开展精准扶贫,协商制定了可行的帮扶计划,落实各项扶贫助农政策,并为他申请了生产补助资金和助农补贴,积极对接县农业部门,帮助他参加农业养殖培训会,鼓励他走规模化养殖的道路。
有了政府扶持,郑有龙把废弃的老屋改建成了鸭舍,购入了一批鸭苗,在房前屋后的大片山林、池塘放养。随着养殖经验的积累,郑有龙的养殖技术得到极大提升,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从最开始的几十只,到现在每年可出栏五六百只鸭子,2019年的家庭纯收入也达到了两万元。今年年初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郑有龙的鸭子和鸭蛋销售受到了影响,帮扶人和镇村干部了解情况后积极帮忙联系销路,解决了销售难题。
帮扶期间,镇村干部和帮扶干部经常向贫困户宣传惠农政策、各类脱贫典型事迹,让他们改变了“等、靠、要”的思想,坚定决心依靠勤劳双手奋斗,摘掉贫困户帽子,做到了扶贫先扶志。在开展精准扶贫的基础上,帮助贫困户发展脱贫技能,让贫困户有一技之长,靠技术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做到了扶贫先扶智。如今,郑有龙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离贫穷越来越远,发展产业的信心也很足,今后他会继续扩大他的养殖规模,利用好土地资源,把日子越过越好。扶贫的政策落到了土地上,吹进了他家里,更带领他走上了奔小康的路途。(郑赛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