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稳定,政策落实是基础。近年来,泾县聚焦产业就业核心,强化要素供给,推进社会帮扶,确保扶贫政策落地见效。
聚焦产业就业 力促脱贫增收
围绕实施“三叶(茶叶、烟叶、菜叶)、二纸(宣纸、书画纸)、一梳(木梳)”农业产业化工程,大力开展农业产业扶贫,不断完善相关奖补办法,目前全县34个贫困村均建立特色种养业扶贫园区,覆盖贫困户4318户。
同时,把实施“三乡工程”与健全稳定脱贫机制紧密结合,坚持优先盘活利用贫困户耕地林地等资源、优先收购贫困户农产品、优先安排贫困户就近就业的“三优先”原则,现已带动贫困户6469户,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全域脱贫”战略,有效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完成3个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项目建设,调整完善乡村旅游“后备厢工程”奖补政策,共带动贫困户781户、1757人,户均增收1500余元。
紧紧围绕“三有一网”点位脱贫模式,推进电商扶贫,强化政策支持,2018年以来,累计带动371名贫困户参与电商产业,人均增收6000元。2019年,泾县获评全省农村电商巩固提升工作示范县、国家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结合林长制工作,开展生态扶贫,设立676个生态护林员岗位,优先选聘603名贫困户,占比89.2%。
坚持“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模式,突出就业脱贫,通过鼓励外出就业,开发就业岗位,累计帮助8843名贫困户实现稳定就业。
按照“户贷户用户还”原则,实施“一自三合”金融扶贫,积极构建贫困户与带贫主体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应贷尽贷,并切实抓好评级授信和风险防控工作,截至目前泾县未出现贷款逾期现象。
聚焦要素供给 强化基础保障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以来,泾县累计投资13.5亿元实施“双基”建设扶贫项目947个。同时,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提升农村人居环境,2019年以来,全县累计清理村内沟塘952个、农业生产废弃物27012吨、乱搭建和乱堆放3517户、废旧广告牌2345处,完成改厕1935户。
全面摸清全县建档立卡适龄儿童少年底数,推进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和“雨露计划”工作,强化教育扶贫要素供给,2019年已累计完成教育资助2132人次、218.31万元,“雨露计划”568人次、89.4万元。
严格执行“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贫困人口综合医保的健康扶贫政策,规范家庭医生签约履约,全县贫困人口共签约15821人、解约2139人,并对贫困人口慢性病评审采取随到随审制度,全县累计已有5807名贫困人口通过慢性病评审。
优化社保兜底,开展农村低保贫困户专项核查,新纳入143名贫困户享受低保,确保“应享尽享”;开展贫困残疾人筛查工作,新认定贫困残疾人494人,对卧床不起的186名贫困残疾人开展上门办证服务;开展贫困人口两残补助“清零”行动。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761名贫困户享受护理补贴、4141名贫困户享受生活补贴。
聚焦社会帮扶 惠及民生福祉
积极构建社会扶贫大格局,围绕“扶贫日”系列活动,对脱贫攻坚各条战线上的“七个最美”先进典型进行集中表彰,仅2019年,就发动企业、单位认领认捐各类项目资金341.41万元。
持续开展贫困助学活动,筹集助学资金30余万元,按照每人不低于3000元标准,实现新入学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资助全覆盖。
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13家省属民营企业和38家市、县民营企业结对帮扶34个贫困村,累计帮扶资金735.36万元、受益贫困人口11099人。其中,云岭星火“圆梦基金”、海纳农业“爱心超市”等均为当地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收益。
扎实推进“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90家县直单位包保34个贫困村、65家县直单位包保108个非贫困村。(陈良 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