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愚”,昌桥乡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脱贫致富战略的重大内容之一”的指示精神,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一个有力抓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作为载体,强化理论宣传、树立先进典型、整治人居环境、落实志愿服务等措施,扎实推进文明创建和扶贫工作深入开展,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
强化理论宣传,培育文明乡风。乡帮扶干部和志愿者人人都当宣传员,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广泛地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依托理论宣讲平台,大力宣传身边群众劳动致富、梦想成真的典型故事,引导部分群众消除“等、靠、要”的落后思想,广泛开展举旗帜、送理论、讲金课,截至目前,昌桥乡共开展扶贫宣讲60余次,坚定贫困户脱贫的信心,点燃贫困户致富的理想。同时加大公益广告投入力度、设置文化墙和脱贫攻坚标语、打造新风堂和移风易俗文化长廊等,为村容村貌增添了新的元素,营造浓厚脱贫攻坚宣传氛围。
积极树立各种典型,弘扬正能量。通过身边好人、好少年、好儿女、好婆媳等,树立身边榜样,推动凡人善举不断涌现。通过自我推荐、邻里推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层层选拔出各类先进典型,让广大村民参与其中,既树立起群众身边道德标杆,又将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惠民政策与广大群众心底的传统美德结合到一起,弘扬正气、传递了正能量。全乡涌现出了以王直为代表的全国道德模范1人;丁义贵、桂成根等当选中国好人;陈世益、桂祖玉等当选了宣城好人;这些典型成为农民身边培育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成为村民“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学得来”的身边榜样,广大农村掀起了“学习榜样、争做模范”的热潮,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为脱贫攻坚凝聚了正能量。
整治人居环境,村容面貌焕然一新。昌桥乡党委、政府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突出民生改善,提升生活质量。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整治活动726次,清理黑臭水体57处,农村生产废弃物137处,拆除无功能建筑物46处,处理乱搭乱建和乱堆乱放146处,清理破损广告牌含小广告769处,开展清洁卫生宣传活动298次。今年来,昌桥乡扎实推进贫困户改厕工作,截至8月20号,建档立卡350户贫困户改厕任务已全部完工,农村人居环境真正实现了闻不到异味,看不到脏污,农村村庄清洁、环境优美,呈现了“一户一景观、一村一画卷”的美丽乡村新景象。
落实志愿服务,共享文明成果。在志愿项目上出实招,在群众满意上求实效。截至目前,昌桥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次,为贫困户办实事。帮助行动不便贫困户打扫房屋、净化庭院,洪玉宝是昌桥乡汪店村村民,由于身体、智力都患有残疾,在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其家中废弃物堆积如山、恶臭难闻。虽然帮扶联系人和该村扶贫工作队、志愿者曾多次上门帮忙打扫,但由于其自身意识不清、行动不便,总是每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原样。汪店村志愿者考虑到洪玉宝的特殊情况,决定将洪玉宝列入长期帮扶清洁家庭环境的对象。大家带着工具,来到了洪玉宝家,帮助清扫屋内死角、屋外庭院。虽然洪玉宝表达能力有限,但他依然对这样的帮扶行动表示十分感动。
昌桥乡将文明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使之成为温暖民心、联系群众的新抓手,实现物质脱贫的同时,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养,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为打赢脱贫攻坚仗提供强大的动力。(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