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持续强降雨和水位不断升高造成的灾情,庐江县汤池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安置点临时党支部,将党员志愿者、大学生党员、受灾群众党员纳入管理,筑牢安置点红色堡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责任与担当。
安置点里的“红色大管家”
“有物资到了,请大家帮帮忙,一起过来抬下物资。”安置点里,身披红色马甲的李苒一边抬着物资,一边吆喝着不远处的志愿者们过来帮忙。李苒,中共党员,汤池镇扶贫办专职副主任、民政所所长、文化站站长。7月22日,在接到镇党委政府关于转移群众工作部署安排的通知后,李苒第一时间便投身到汤池中学安置点,开始了忙碌的群众安置工作。搬床垫、接收引导群众、登记信息、发放物资……繁琐的事情让她忙得像个陀螺,没有一刻停下自己的脚步。安置点里有离家忧愁的老人,李苒就发挥自己心理学专业的特长,陪伴倾听老人的心声,为他们疏导心情;安置点里有适龄儿童,李苒就陪伴他们读书绘画,准备羽毛球等体育器材,组织志愿者陪他们玩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想到家中尚且年幼的孩子,李苒的心中一阵不舍,但是她说:“作为一名党员,在这种关键时刻,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冲在前面,为打赢这场抗洪防汛战,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群众们的“夜间守护神”
“这个房间共有13名群众,全部男性,其中有2位有慢性病,都是高血压。”深夜十二点,朱光辉站在安置点房间的走廊上,对着房间里的人数,一边清点一边念叨。这是他在安置点的第4个不眠之夜。朱光辉,中共党员,汤池镇扶贫办干事。7月24日,自建立志愿者AB岗制度后,朱光辉的24小时就全部泡在了安置点里。白天,朱光辉是楼层志愿者,他负责4楼群众的安全维稳、生活需求帮助、发放物资、登记更新基本信息等,到了晚上,他就和他的小伙伴在逼仄的管理室打个地铺,夜夜守着400多人的安置点,确保不出一点乱。“连续熬夜的确有一点累,但是每次看到群众们吃好睡好还能有文娱休闲生活的开心笑脸,我就觉得什么都值了。”
不休息的“红色登记员”
“您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今年多大啦?身体情况怎么样啊?”一辆大巴上,穿着红色马甲的刘晓林正在挨个询问刚刚转移过来的群众。刘晓林,中共党员,汤池镇组织、统战干事。来汤池工作不到一年的她,在接到通知后,立马就一头扎进了安置点。十多天来,刘晓林夙兴夜寐,一遍又一遍地登记、更新着群众的信息情况,从第一手的口头咨询,到后期的精细化调整,刘晓林挨个询问,熬红了一双眼,将数据精准精确地呈现在表格上,熬红了一双眼,将数据精准精确地呈现在表格上。有时候遇到不理解的群众,她也没有一点脾气,总是耐心、细致为群众解疑答惑,争取支持和配合。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深夜里伏案埋首的身影,彰显了她一颗守护群众为民服务的心。
在安置工作中,还有很多这样冲在前方不辞辛苦的红色身影,他们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用实际行动筑成安置点里的红色堡垒,用一抹“先锋红”打造了一个欢声笑语不断的安置点。(洪洋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