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街道:防汛抗灾的鲜活力量!为一线的最美身影点赞!
来源: 苗荃 2020-07-28 11:22:46 责编: 李飞鹏

安徽日报

雨情就是号角,汛情就是命令!

龙湖街道的广大党员干部

积极响应号召

迅速进入防汛抗灾状态

他们凝神聚力

为防汛抗灾注入鲜活力量

请看这些最美身影

绝不做逃兵

1高岗埠杨顺海

杨顺海,今年66岁,他是共产党员,也是退伍军人,身穿雨衣,手拿铁锹这是他的标配,冒雨巡堤査险。他从堤顶、堤角再到往二坡下延伸100米处,对每个角落都仔细巡查,不放过一个疑点。“防汛也是一场战斗。虽然我已退伍多年,但我仍然是一个兵、一名老党员,不管多苦多累,我一定始终要和大家共同奋战在最前线,绝不做一个逃兵。”

防洪义务重于泰山,村民安全高于一切

2许石丹

7月23日下午2点,彭村第一党支部党员许石丹,刚从自己的工作岗位下班,就直奔防汛点与堤坝上的党员群众对堤坝上100米内的塘口进行拉网式巡查、在杂树杂草开辟新的道路。衣服被汗水湿透一次又一次,从不言苦,他笑着说:“守堤,才能守住家!”

老兵的自白

3杨德源

杨德源,是龙湖街道中沟社区的一名退役的老军人,他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参加防汛,一晃都过去这么久了,每逢汛期,总少不了他。他说:“我家就住漳河附近,这里我太熟悉了!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去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防洪堤上的父子俩

4程和平父子

程家懿今年13岁,今年刚上初一;他的爸爸程和平,是龙湖街道潘村的一名退役军人党员,也是龙湖街道漳河所的一名巡堤员。爸爸每天奋战在一线的身影对小家懿触动很深,他提出也想去一线帮忙的请求。于是,我们的巡堤队伍里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小少年的身影,不过爸爸也一再叮嘱家懿,要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的守护大堤。

开路的“拐杖”

QQ图片20200728091023

傍晚,在长江大堤上的龙湖街道组工干事徐书义顾不上吃饭,拿起铁锹,和队伍又开始新一轮巡堤。雨后的堤身较滑,踩在不见路面的草丛中,有时一不小心脚就陷进了土坑。雨不停地下,徐书义站在堤脚处,与队员并成一排,铁锹既是巡查工具,也成开路的“拐杖”。

刘心愿的心愿

6刘心愿1 (1)

20岁的刘心愿是三山区龙湖街道中沟社区人,在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二,今年他主动报名参军入伍。7月16日,刘心愿又主动联系社区民兵营长报名参加龙湖街道民兵应急分队。七天来他坚持走上圩堤,参加防汛抗洪战斗。刘心愿在执行防汛抢险任务时,一直以解放军为榜样,工作非常积极主动。刘心愿说:“当兵是我最大的心愿,参加这次防汛抗洪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历练,能激励我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将来做一名合格的军人!”

才下堤坝,又进村舍

7刘名忠 (3)

刚刚结束了24小时巡堤工作的刘明忠是螃蟹矶村的一名村干部,下了堤他没有回家休息,拖着疲惫的身躯到漳河附近村民组小区发放《防汛抢险动员令》,号召大家主动对自家的民居民房、鸡棚鸭舍、菜园瓜地、水塘水井、沟渠塘坝等进行排查,查看是否有渗漏、管涌、鼓泡等情况。他说:“大汛当前,只有大家团结一致,才能平安渡汛!”(苗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