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为老百姓做点事,就多做点。”这是泾县人大代表、汀溪乡林业站长张欢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简单而又质朴却字字道出人大代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0多年来,从泾县中村的林业技术员到汀溪乡林业站站长,张欢喜和林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以“林业”之名,促长效 守民生
汀溪乡是泾县东南部的一个山区乡镇,原始森林和次生林资源丰富。当地林农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于林木和茶叶,结构相对比较单一。随着禁伐工作的展开,天然林木和林农栽种的经济林木无法采伐,对当时群众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在四级人大代表统一接待选民活动中,当地群众就这一问题,向县人大代表详细地说明了情况。群众的心声就是人大代表的发力点。为促进保护林业生态资源,同时保护林农的利益,张欢喜在泾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环境资源保护与林农利益和谐发展的建议”。
该建议得到县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联合林业局组成专题调研小组,赴汀溪乡实地视察,面对面与选民代表座谈,当场答复选民,得到了当地百姓交口称赞。
以“林木”之名,调结构 重保护
在汀溪乡漕溪村,坐落着该乡最大的家庭农场——绿沁园农场。2016年之前,农场主要从事绿化苗木培育,由于市场因素影响,效益并不高。受制于资金、土地、技术、政策原因,农场发展出现了瓶颈让农场负责人袁文武倍感疲惫。
转变来源于一次谈话,人大代表张欢喜在一次走访中了解到农场的情况,主动找到了他。张欢喜鼓励他要经受住产业转变带来的暂时阵痛,将经果木林、观赏苗木和采摘农业相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在给予其技术指导的同时,也为袁文武积极奔走寻找政策的支撑。
后来的实践证明,张欢喜提出的建议是对的,仅靠火龙果采摘一项每年稳定创收20余万,绿沁园的成功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发展增收。
排民忧,纾民困,人大职责所在。立足本职岗位为“林”解难更是不容退却。
乡域内生态环境优美,拥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近年来,汀溪乡林业站坚持生态优先,积极推进多部门协作,加强各村林长联动机制,加大对盗挖珍稀植物,盗猎珍稀野生动物的打击力度,坚持“巡、防、救”一体推进。不断提升林木纠纷的调解能力。
2020年上半年以来,内部化解涉林纠纷5起;野外巡护人次974次,合计2289公里;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收缴和农户主动上交非法捕猎工具675件。在张欢喜多年的努力下,盗挖珍稀植物,盗猎珍稀野生动物案件从2015年,2016年年均20余起下降到如今3起。
以“林长”之名,延产业 带扶贫
在积极践行林长制的同时,他致力于推动汀溪乡林长制示范区建设,依托该乡的环境优势延伸森林观光,森林康养产业项目建设,完成水墨汀溪玻璃栈道和茶园综合体生态景观建设,以“林”为基础,通过产业延伸拓展就业。
新冠疫情发生后,汀溪乡生态护林员在张欢喜的带领下主动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复产复工后,为有力解决贫困户就业,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2020年,乡林业站聘用71名生态护林员,帮助58名贫困户申请公益性岗位,张欢喜又化身为产业技术培训员,深入乡域内9个村完成对所有护林员培训任务。
为了不断壮大盘活村集体经济活力,在充分用好理论,研读政策的基础上,提议针对天然林管护的资金补助,由村民代表大会商议并交村民组集体保管,用于日常的林地管护、公益事业和困难群众救助。凝聚群众的共识,获得当地所有群众的认可。
2019年,汀溪乡江坑组实收天然林补助资金2.7万余元,修筑村组道路花费10000多元,正是这一点点涓涓细流,成就了村组共建共享共治的基础活力。(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