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6号楼旁边的树枝过于茂盛,已经触碰到电线,很危险,麻烦协调处理下。”接到群众电话,笔架山街道翠庭园社区九重锦园二级网格长许伟二话不说,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与小区第一党支部书记吴媛媛、片区定岗城管队员张俊杰一起协商,联系市政园林工人来修剪,有效杜绝了安全隐患,小区居民纷纷竖大拇指称赞。
这样暖人心的场景,得益于蜀山区深入开展"群众出卷我们答卷"实践活动暨党建领航小区治理"五好"建设活动,街道积极响应蜀山区委、区政府号召,依托前期试点“社区书记工作室”积累的成功经验,在辖区全面推广“书记工作室”。为做实网格化服务,实现精准服务“零距离”,街道将社区干部下沉到小区,让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服务群众延伸到最末端,全面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重心下移,下活网格治理“一盘棋”
笔架山街道将试点的住宅小区划分为1个一级网格,由“书记工作室”书记担任一级网格长。根据回迁小区、商品房小区等不同性质,按照与物业楼管员管理范围相一致原则,划分若干二级网格,用“小网格”编织起“大服务”。
如今,走在九重锦园小区里,你会发现统一规范设置的“网格长公示牌”格外醒目。一级、二级网格长的姓名、职责、服务范围等一目了然。群众遇到问题,拨通号码,就能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这小伙子不错,为咱们群众真心办实事!”真情付出换来真心点赞。如今,九重锦园小区居民们都养成了一个习惯,遇到什么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小区网格长。
翠庭园社区党委书记李志朋同时也是九重锦园小区的一级网格长,李志朋介绍:“书记工作室”将党组织链条从社区延伸到小区,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居民小区有效覆盖,全力打通城市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而小区各级网格长负责将党组织的全面领导落实落细到城市基层治理的每个角落,团结动员小区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小区治理。
做实做细,织密服务群众“一张网”
“书记工作室”搬进小区,精细化服务也做到了小区。为依托网格化管理精准掌握群众需求,李志朋建立了网格化服务居民微信群,开展线上政策宣传与答疑、信息收集、意见征询等工作,同时,重点开展基础信息采集、大众群体代办、特殊群体精准服务、矛盾纠纷调处、发动居民共治“五大服务”内容。“我们梳理出翠庭园社区网格化工作职责清单,有200多条可以进网格办理,零距离帮助居民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李志朋说。
“九重锦园小区交付于2010年底,现有住户2280户,7000余人。我们根据小区实际,划分4个二级网格,二级网格长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每人分到一块‘责任田’”,李志朋介绍说。说起网格内居民的情况,二级网格长许伟如数家珍,“尤其是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空巢老人、残疾人和外来人员,我们更是重点关注。为准确掌握并熟悉每户居民的信息,每个网格长制作三套表格,即一楼一表、一户一表、一人一表。只要一查表,就能了解到每个居民的详细情况。每套表格不仅信息量大,而且便于查询。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走门串户,大家脸熟了,群众的困难能记得住、帮得上,矛盾纠纷也能摸得清、控得住。”网格化管理让社区干部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服务”,让社区管理服务走进家庭、贴近居民。
党建引领,走出携手共治“一条路”
问需于民,也要问计于民。李志朋直言,“我们与社区居民其实是引导和服务关系,依托‘书记工作室’搭建一个自治平台,通过‘网格长’凝聚各方合力,推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党建为引领,并不是说党组织就包办一切,而是通过党建来发挥杠杆作用,“撬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网格长”在一个城市中看似微小,却是改善基层治理微循环的枢纽。翠庭园社区依托“书记工作室”推行“网格长制度”,深入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推动基层治理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新提升,让各路“英雄”有用武之地,有效破解人员台账不清、自治意识不强等“城市病”。网格长与社区居民的协同互动,有效促进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