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庙前镇华阳村乡村道路上,人们总会看到一个衣着朴素、拎着鼓鼓文件包、骑着黑色电瓶车穿梭的身影。他就是华阳村扶贫专干——现年已53岁的吴兆忠。
采访中,问起吴兆忠有没什么特别事例时,他微笑着说:“还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每天做的都是平常小事,只是偶尔遇到冷嘲热讽我也就这么挺过来了”
吴兆忠说话不急不慢,让人一下想起山村田间耕作的老黄牛,每天就这样拉着犁、弓着腰,一步一步向前走……在乡下有句俗语叫:不怕慢,就怕站。老黄牛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它片刻不休息,效率也很高——吴兆忠也是这样。
在村扶贫专干这个年轻的队伍中,1968年出生的吴兆忠,应该算“老家伙”了,可已过“知天命” 之年的他,却和一群小年轻在扶贫一线上“杠上了”;在人们的想像中,吴兆忠肯定会“掉队”。然而,扶贫专干们都说:“老吴很谦虚,他每次都说我一个老头子干不过你们年轻人,只有多付出点时间,笨鸟先飞。其实他才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领头雁’”。
吴兆忠自2016年3月担任华阳村扶贫专干以来,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一意抓扶贫,天天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切实做到了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华阳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让华阳村好班子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也让他踏实肯干的形象深入人心,得到了镇村干部及村民的一致好评。他只要有空就进组入户,对全村贫困户进行全面的、细致的摸底,整理健全完善扶贫档案,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都说:人年龄大了,接受新东西能力差。但吴兆忠不仅重视政治学习,而且学习扶贫政策与新知识也很快,在电脑上搞信息申报得心应手;谈起扶贫政策知识,他如数家珍,经常给其他扶贫干部搞普及;他上报信息快,而且还自己编信息简报。
面对紧张复杂的扶贫任务,面对应接不暇的材料表册,面对“5+2”、“白+黑”的加班模式,他从没怨言,始终以一种乐观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完成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他是“宣传员”、“解答员”、“信息员”和“勤务员”,他以勤奋提升工作能力,全心全意为贫困群众服务,用真心换来真情,用实干换来信任,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本色。
大排查、百日会战,每天中午他都驻守办公室吃泡面,晚上加班到深夜,只为把扶贫资料做细做实,连“五一”劳动节也不休息。汛期暴雨连连,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吴兆忠穿上雨衣雨靴,在水库大坝和地质灾害点巡查,他在水库大坝上值守3个通宵。华阳水库为庙前镇重点水库,地势较高,下游有几个行政村,保护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一遇险情刻不容缓,吴兆忠马上想到老弱病残要转移,他主动去做工作,在他诚心引导下,可能遇险的村民都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其中有贫困户6户7人。吴兆忠坚守防汛一线,放心不下家里老伴和一岁多的小孙女,但回不了家,只能委托邻居照顾。
“工作电话讲不完,家人电话一两句”面对家人的不理解;“每月定时必到,反复上门宣传”面对村民的不理解;“入户核查,暗访督查”不间断,面对少数干部的不理解;“没有名利,头顶压力,又被群众怨”,面对自己的不理解。还有非贫困户的质问、吵闹、谩骂……面对种种,吴兆忠只能倾听、记录,然后一一解释。
吴兆忠敬业踏实,干一行、爱一行,他虽然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绚烂骄人的业绩,但他做了大量让镇村干部满意、让贫困人员和村民满意的小事、实事。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真情与汗水践行了“扶贫人”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