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芜湖境内连续遭遇强降水侵袭,长江水位快速上涨,至7月15日8时,长江芜湖站水位12.58m,已超警戒水位1.38m,距离历史最高水位仅差0.29m,防汛形势异常严峻。面对这场严肃的防汛抗洪考验,保定街道焦湾村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实际行动擦亮党员先锋底色,让鲜红的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
一线指挥:党员干部撑起防汛“主心骨”
“不回家吃饭了,这雨一直在下,这边离不开我,等雨停了再说吧……”一个几乎已听不清的沙哑嗓音在电话这头吃力地说着。他就是张庆才,今年59岁,焦湾村党委书记。这次防汛,他带领焦湾村两委干部及志愿者负责长江大堤3号、4号两个点,共约2公里的巡守工作。
自7月5日晚的强降雨之后,他便从未睡过一个整夜觉,大堤上就是他的临时“家”,每天不停地奔波在两个防汛点之间,统筹安排各项防汛工作,24小时不闭眼对他来说,已再正常不过。每当巡查过程中发生险情时,他总是第一个冲到前头,确认问题后,指导巡查人员一起排险奋战。
7月13日凌晨,下着暴雨,他和巡查人员一起巡堤过程中,不小心摔倒将腰扭伤,同行人员将他扶起,劝他立即去医院检查,他却坚持将堤巡完,当时,腰已经疼痛难耐,而他没有放下工作,仅靠一片活血药膏支撑,始终强忍疼痛与大家一起坚守岗位,48小时的连续作战,嗓子都喊哑了,他却没有吭一声。
雨夜中、烈日下、大堤上,张书记的身影总是在忙忙碌碌地徘徊着,他总说“我们不仅是党员干部,更是群众的主心骨,堤在,家就在,有我在,不用怕……”。是啊,他正带领着一群防汛人在坚持不懈与洪水做斗争,给焦湾村民带来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
冲锋在前:广大党员坚守防汛“第一线”
连日来,长江水位的持续上涨,肆虐的洪水无时无刻不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当我们被那些奋战在抗洪一线的干部群众的精神感动时,有一位老同志在困难时刻展现的精神,更令人敬佩,他就是焦湾村的老党员——张尚好。
张尚好,1941年出生,1979年3月入党,虽然已是80岁高龄,但这位头发花白,牙齿已所剩无几的老党员却始终坚守在抗洪抢险的一线。7月7日,在得知焦湾村开始驻扎长江大堤值守的当晚,他便积极报名参与防汛抗洪,无论是暴雨如注还是烈日炎炎,他都和一线巡堤人员一样24小时不间断巡查险情。
7月12日,天气预报次日凌晨还有暴雨,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巡堤,村领导决定对2公里大堤责任段进行清障,确保巡堤工作万无一失。张尚好二话没说,拿起铁锹就和大家一起加入了清障队伍,拔水草、铲淤泥、锯树枝,弯腰又起身,不断地重复着这些动作,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有点吃不消,可他硬是没喊一声累,当时,其他人员都劝他这么大年纪了就不要弄了。他却笑呵呵地说道:“看到大家都这么辛苦,我也不能闲着,虽帮不上大忙,能做一点是一点”。说完就低头弯腰忙起来了。就这样,一直没有停下,和巡堤人员一起奋斗到深夜,直至大堤清理干净。
张尚好老人虽年已耄耋,但始终不忘初心;虽身形羸弱,但始终挺起党员坚强的脊梁。像他这样的老党员在平时也有很多,只是在大灾之时更显得意义深刻。他那消瘦的背影,早已成为大堤上防汛抗洪最美的风景线。他表示:“以后再遇类似的灾情,只要身体还行,依然会这样做,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使命。”
雨水打湿脸庞,汗水湿透衣背。2公里的长江大堤,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一身雨衣,一双雨鞋,一把铁锹,一盒泡面,早已成为焦湾防汛人的必备品,也是他们汛期生活的全部,他们没有豪言壮语,甚至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职责,用实际行动谱写了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赞歌,充分发挥了顶梁柱、主心骨、带头人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做到了不忘初心,尽职尽责;他们就是一面面飘扬在巍巍长江大堤上的鲜艳党旗,时刻引领着、召唤着、鼓舞着人们战胜洪魔的信心!(章盼)